上海标本馆概览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以其繁华的都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还拥有众多的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标本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公众进行自然探索和教育的重要场所。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868年由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徐家汇创建的“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和英国人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博物馆的标本和藏品成为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基础。2007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项目正式立项,并在2015年建成开馆,成为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收藏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
辰山植物园标本馆
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G)是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植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中心,也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基地。辰山标本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吸收国内外优秀标本馆的建设管理经验,在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软硬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SG)自1977年成立以来,见证了上海植物园的成长与发展,承载着植物园无数次的探索与发现。标本馆共收集腊叶标本210科966属3111种18216份(含模式标本2份),种子标本148科610属1337种(含种下单元和品种)2555份。这些标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科普教育的宝贵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创建于50年代,分设昆虫展区、两栖动物展区、爬行动物展区、鸟类展区、哺乳动物展区等。展馆面积约500平方米,保存有脊椎动物标本3000余件,其中鸟类标本600多种,哺乳动物标本200件,昆虫标本约30万号。生物标本馆是生物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上海市科普基地。
上海的标本馆不仅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普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接触自然、学习科学的平台。这些机构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成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桥梁。
相关问答FAQs: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藏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标本?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植物标本:数量约为15万余件,这些标本覆盖了多种植物类别。
- 动物标本:包括哺乳动物标本约4千余件,鱼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各1万余件,昆虫标本近3.3万件,以及其他无脊椎标本5万余件。
- 古生物标本:约有8千余件,这些标本反映了生物的古代形态和演化历程。
- 地质标本:数量约为5千余件,包括各种矿物和岩石样本。
- 人文民俗类标本:约3500余件,这些标本涉及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些标本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还反映了生物和地质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哪些特点?
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切换与重新排布:辰山植物园标本馆决定将馆藏的十万余份标本由恩格勒系统切换为最新的APG IV系统,并完成了已入柜馆藏标本的系统切换和重新排布,以便于国内外专家进行查询、鉴定和交流。
数字化标本采集与管理:标本馆采用了数字化标本采集新模式,并制定了严格的标本采集、制作、保藏规范。建立了专业机房,为科研数据提供了海量存储空间与基础运算平台,创建了数字植物标本馆系统与活植物管理系统,对标本与科研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标本馆与科研数据的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实现了植物、标本、资产等基础数据、图形和图片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日常工作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植物生长过程的数字化。
信息化管理优势:作为后起之秀,辰山植物园在信息化方面没有历史包袱,能够从头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并具有专业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团队,在技术上占有优势。
智慧植物园的构建:未来,辰山植物园计划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打造“智慧植物园”,实现基础资料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和智能数字化,增强游园体验,优化养护管理,并提供在线基础性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对公众开放吗?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确实对公众开放。根据搜索到的信息,这个标本馆位于徐汇校区第一教学楼,并且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向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传递科学知识。还有报道提到亲子家庭参与了由上海师范大学组织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其中包括参观生物标本馆的环节。您可以安排访问上海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以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如果需要具体的开放时间和参观指南,建议直接联系上海师范大学或生物标本馆获取最新的参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