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01.《父爱是金》教材细读

《父爱是金》,这是一篇常见易读的文章,乍一读似很无味,有些平常。深思之后,发现这是一篇极适合文本细读的材料,题目中也对孩子的文本细读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有很高要求。语文向来不讲究题海战术,缘何?熟练掌握这样一篇典型现代文阅读的文本细读能力与答题思路技巧,自然有事半功倍之效。

而文本细读能力,重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联想意识,学会从已有的文本迁移到生活情境之中,“以己度人”;二、圈划意识,将重要信息在阅读时进行标注,方便答题时回归原文所需;三、勾连意识,相关度高的信息,不可遗漏,一一联结起来;四、深挖意识,不可流于浮光掠影的阅读,要听话听音,解读文本内在的隐含信息。

除文本细读能力以外,现代文答题的意识和解题技巧当然也要关注,因此以《父爱是金》作为示例,呈现给大家一览。

#文本解读01.《父爱是金》教材细读

原文:

父爱是金

(1)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中国传统家庭的常见父子状态)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父亲很少在我的学习上过问,说明父亲在对我的教育问题上是有过缺失的)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意味深长,看似埋怨,实怀殷切期望)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文中作者对父亲的第一句直接评价,像这样议论式的语句一旦在文章中看到就马上划出来,对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情节、中心都有益)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对父亲失望至极,这是我当时的心境)

(2)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强调了一下孤身一人和并不光明,这种状况在当时的我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亲不愿为我求人所致)

(3)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为何有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点需要结合上文分析)

(4)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父亲的表情很有意思,他并未直接爆发,而是忍着怒火,若有所思)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父亲被气得哆嗦,可见对儿子失望到了极点)

(5)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究竟是父亲,什么事情都无法磨灭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此时我们对父亲的看法要开始转变了)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父亲“从不求人”,此刻却“涕泪俱下”地为了儿子求校长,若不是出于深爱和殷切期望,哪会如此。父亲还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有希望,并不是完全失望,所以父亲终于还是为了我求了人)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直接点明父子关系的转变)

(6)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原来父亲不只对儿子有深爱,殷切的期望,还有着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这一点不只因为当时父亲没有为了我求人,而且在文章开头也有铺垫)

(7)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委婉说明我已经改变了,父亲的期望实现了)

(8)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9)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不顾伤腿,也不说话,父爱是深刻而沉默的)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10)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这句话读来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父亲之前为何不为我求人,为何说“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原来都是在希望儿子能够自强。父亲是这样一个从不求人的人,自然对儿子也有此期望)

(11)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12)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父亲不舍儿子,不忍离别画面)

(13)“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14)父亲没有回头。

(15)“爸!”我大喊了出来。

(16)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离别时,父亲对儿子极为不舍,但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眼泪)

(17)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18)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第(3)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3.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4.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读:

一、父爱是金?这个名字一看就有些老土,再说了,一直都说“父爱如山”,“沉默是金”嘛,咋又变成是“父爱是金”了呢?很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经掌握了秘籍之一:标题意识。

咱们想想,“山”和“金”到底有点啥不同?太简单了,金子贵!所以,为什么不叫“父爱如山”,而取名“父爱是金”就好理解了,因为父爱很贵……重,同时在第九段中我们还看到了父爱是厚重而沉默的。(联想意识、勾连意识)

二、第一段中,一个老爹,竟然对儿子说“朽木在哪儿都一样”,看来是失望至极了。何为“朽木”,乃腐朽之木头也,极易令人联想起孔子看着课堂酣睡,言行不一的弟子宰予,大动肝火地说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评价。到这儿,你已经掌握了含义题的关键词意识。

但是,一位父亲,难道真的会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块无用的木头吗?当然不是。所以第一题中,题目问我们“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一题由“言外之意”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定位到这是一道“含义题”,含义题作为六大题型之一,我们早已讲解过需要“三步走”:1、表面意思;2、深层意思;3、中心,而这道题直接问“言外之意”,意思是只答“深层意思和中心”即可。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到关键词,要知道一句话中不可能每个词都有含义,往往含义就存在于其中的一两个关键词。而我们成功地找到了“朽木”这个关键词,知道了父亲的意思是儿子是个“无用”的人,但通过文本细读的勾连意识和深挖意识,从文章第五段中我们得知父亲其实认为儿子仍有希望,第十段“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这句话我们得知原来父亲是期望儿子能够自强,并非真的认为儿子无用,所以才会这样说。所以这一题言外之意应当是说“只要你肯努力,在哪儿都能有成就(深层意思),表达了父亲虽恨铁不成钢,但仍希望儿子自强自立的殷切期望(中心)”。

三、干了错事儿,被告知家长,等待家长来“判刑”的心情我相信大多数和老马一样淘的孩子们应该都经历过吧。此种情境下,内心中当是充满了惴惴不安。(联想意识)

但是作者在“吸烟、打架、酗酒”并被叫家长的情况下,除了与我们类似的“忐忑不安”以外,还感到了“报复的满足”。接着分析,何为“报复”?(深挖意识)“报复”即打击损害自己利益的人,那么就说明作者在文中受到了父亲的打击伤害。而这样的一道“为什么”型的题目,给了我们结论: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那么我们需要去文章中找到我这样反应的原因,所以这是一道典型的现代文六大题型中的分析题。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从第一段中找到了这样的信息:“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他认为我是块“朽木”,所以我浑浑噩噩,潦草度日。(勾连意识)结合我们的分析,再加上“多选用原文关键词”的做题原则,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因为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他认为我是块“朽木”,于是我“在学校浑浑噩噩地打发时光,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所以让父亲难堪使我感到报复的满足;而我不知道父亲来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同时也害怕真的被学校退学,于是又忐忑不安。

四、父亲为了儿子向校长求情,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我们都是孩子,但是在与父亲的长久相伴中,应该可以感受父爱的深而沉。(联想意识)

父亲替我去向校长求情,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结构中,属于文章的高潮部分,最为浓墨重彩。在这一层中,文章所有的矛盾转瞬间消融如烟。父亲借《傅雷家书》的表白,不顾伤腿的送别,转过身的流泪,无不在诠释两个字:父爱。第三题的切入点串联起了整篇文章,既考察了联想意识,也考察了勾连意识。所以,虽然这只是一道分析题,却串联起了整篇文章,此题极好!我们可以从文本细读的勾连意识找到如下信息:第五段中可以看出父亲仍然认为我有希望,想给我改过的机会,所以他“涕泪俱下”地求校长。第六段中我们通过《傅雷家书》的片段得知父亲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太过生硬了,所以儿子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些原因。而且第六段中还讲到“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说明父亲是深爱儿子的,并非表面上的不关心,而是有着深刻的爱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因为父亲仍然认为我有希望,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问题,对儿子有着深刻的爱,所以父亲去替我向校长求情。

五、一位父亲,对儿子究竟有何期望,我并不甚明晰,因我即使共情能力再强却也不是一位父亲,所以终究是不能体会的罢。但是从书本中,我曾经阅读到孙犁笔下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当孙犁在外征战多时,枪林弹雨而终于回家,家人团聚时孙犁终于忍不住开始诉苦。不曾想父亲却突然冷脸,原因即在于父亲一生要强,见不得儿子哭哭叽叽。我想,文中的父亲,应当也是如此的罢。(联想意识)

父亲“从不求人”,可见文中的父亲也是位要强之人,对于儿子,同样也是如此。因为自强,所以父亲不愿在儿子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一面;因为父爱,所以父亲要儿子如他一般自强。我们可以从文本细读的勾连意识找到如下信息:第九段中父亲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第十段中父亲告诉我“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第十六段中父亲“已是泪流满面”。因此,可得出答案:一是父爱是深刻而沉默的;二是希望儿子能够自强。父亲是这样一个从不求人的人,自然对儿子也有此期望;三是离别时,父亲对儿子极为不舍,但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眼泪。所以父亲才会转身离去。

五六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分水岭,现代文阅读的考察逐渐规范,且难度陡增。而很多孩子在此阶段依然保留着小学低段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因此解读多片面,多浮于表面,而不会勾连信息,深挖内涵。《综合涵养》体系看重对孩子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和现代文答题规范的锻炼,给孩子工具,助孩子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5865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