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石碑的历史与位置
交大石碑,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校园的历史见证,也是学子们饮水思源、感恩母校情感的寄托。
石碑的历史背景
交大石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由交大1930届毕业生集资建立,旨在表达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石碑上刻有“饮水思源”四字,这一校训至今仍激励着交大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石碑的具体位置
交大石碑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核心区域。从华山路校门进入,石碑坐落在右手边的卵石铺成的空地上,这里曾是学校的界碑,见证了交大的百年沧桑。石碑不仅是校园的历史地标,也是新一代交大人了解学校历史、感受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
石碑的文化意义
交大石碑不仅是一块石头,它代表了交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和对知识的尊重。每年毕业季,石碑前都会聚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在这里留下合影,作为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交大石碑,这一校园内的历史见证,不仅是交大精神的象征,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静静地诉说着交大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交大人不断前行。
相关问答FAQs:
交大石碑建于哪一年?
交大石碑,即“饮水思源”碑,最初建于1933年4月,当时是为了纪念上海交通大学37周年校庆,由1930届毕业校友捐资建造。这座石碑后来在数十年的风雨中损毁,并在1979年由学校在原址原样重新恢复。
交大石碑上的‘饮水思源’字样是哪位校友提出的?
上海交通大学石碑上的“饮水思源”字样是由1930届的校友提出并共同捐资建立的。这句话表达了校友们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成为了交大的校训之一。
交大石碑对于交大学生有什么特殊含义?
交大石碑,特别是镌刻有“饮水思源”四个字的石碑,对交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特殊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喝水时要记住水的来源,比喻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交大的“饮水思源”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26年,当时校友们为了纪念母校和表达感恩之情,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并在1933年校庆时建造了喷水池和石碑,石碑上刻有“饮水思源”字样。
这个石碑不仅是交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学校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每一位交大学生要铭记学校的培养,感激师长的教诲,同时也激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忘初心,回馈社会。交大校训中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强调了感恩和爱国的价值观,这一精神一直激励着交大学子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交大石碑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