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爆破眼痕率的计算方法
眼痕率是井下爆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爆破效果的质量评估。眼痕率指的是光面爆破后,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与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之比。当炮眼眼痕长度大于炮眼长度的70%时,即算作一个可见眼痕炮眼。
计算眼痕率的基本步骤如下:
- 确定炮眼数量:统计光面爆破中所有周边炮眼的总数,不包括底板眼。
- 测量眼痕长度:对每个炮眼进行检查,测量炮眼眼痕的长度,并判断是否符合可见眼痕的标准(大于炮眼长度的70%)。
- 计算眼痕率:将符合条件的可见眼痕炮眼个数除以总的周边炮眼数,得到眼痕率。
眼痕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眼痕率(%)=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100%眼痕率(\%) = \frac{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 \times 100\%
在实际爆破作业中,眼痕率的标准会根据岩石的硬度有所不同。例如,硬岩的眼痕率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50%。通过精确计算眼痕率,爆破工程师可以评估爆破效果,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关问答FAQs:
如何区分井下爆破中哪些炮眼属于可见眼痕?
在井下爆破中,区分可见眼痕的炮眼通常是根据爆破后炮眼的可见程度来判断的。根据搜索到的信息,眼痕是指爆破后炮眼在岩面上形成的痕迹,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与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之比是评价爆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炮眼眼痕长度大于炮眼长度的70%时,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见眼痕炮眼。
在实际操作中,爆破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会在爆破后进入工作面,使用肉眼或辅助工具(如手电筒、检查镜等)来观察炮眼在岩面上的痕迹。炮眼如果清晰可见,且长度符合上述标准,则被归类为可见眼痕。爆破作业的设计参数、炮孔的布置以及爆破网络的连接方式等也会影响炮眼眼痕的形成和可见性。
在光面爆破中,眼痕率是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硬岩中不小于80%,中硬岩中不小于60%。通过对炮眼眼痕的观察和计数,可以评估爆破效果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井下爆破眼痕率的标准值通常是多少?
井下爆破眼痕率是指爆破后形成的炮眼痕迹与设计炮眼轮廓的比例,它是评价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搜索到的信息,硬岩的眼痕率标准值不应小于80%,而中硬岩的眼痕率标准值不应小于60%。这些标准值有助于确保爆破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爆破参数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爆破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或超过这些标准值。
井下爆破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眼痕率?
井下爆破过程中控制眼痕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提高爆破效果:眼痕率是指爆破后炮眼周围岩石被破碎的程度,眼痕率的控制直接影响爆破的质量和效果。适当的眼痕率可以确保爆破能量得到有效利用,减少未爆和欠爆现象,提高爆破的整体效率。
减少超挖和浪费:通过控制眼痕率,可以减少爆破过程中对围岩的过度破碎,从而降低超挖量。这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还能减少后续支护和修整工作的工作量,降低工程成本。
保护围岩稳定性:爆破时如果眼痕率过高,可能会导致围岩结构破坏严重,影响巷道的稳定性。适当的眼痕率有助于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损伤,有利于安全施工。
优化爆破参数:眼痕率的控制还与爆破参数的优化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爆破孔的布置、装药量和爆破顺序等参数,可以实现对眼痕率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预定的爆破效果。
控制眼痕率是井下爆破中确保爆破质量、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措施。通过精确控制爆破参数,可以实现爆破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爆破工程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