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把玩具枪,具体什么型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一把长长的枪,可以放弹珠。我很少打,但喜欢看爸爸打,他也总愿意兴奋的给我表演:“姑娘,你看到那个香皂盒了吗?看爸爸能打在图案的中间。——怎么样,是不是很准!”“哇!好厉害!”
我是他唯一的观众,可他像是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父亲总是用尽全力想要给我全世界最好的,可我只给他一个微笑,他就满足的像是拥有了一切。其实天下爱孩子的父亲都一样,他们早就被写进了书里,编进了课本。
《父亲、树林和鸟》——父亲的爱好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段童真童趣的对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三年级的孩子们是否能感受到,文中的“我”之所以热爱自然,是因为有一个热爱自然的父亲。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对自然,对鸟儿,父亲总有特殊的体会。他闻得到鸟的味道,鸟唱起歌的时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的喜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诗仙李白一直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代表,他敢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只知道李白的潇洒,却很少了解李白父亲的豪迈。
李白留下的诗文众多,但没人知道他的家世。李白故里的碑文上写着:“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部分学者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因玄武门之变躲到蜀地。李白《侠客行》中的主人公赵客(李白父亲名叫李客),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李白父亲的原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样看来李白的仙气和豪气多是从父亲那儿耳濡目染来的。
我本身不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我从不会草草的完成任何一件工作上的事。因为我总记得父亲和我说过的:“一件事,要么就不干,要干就把他干好。”像打枪一样,说要打中那里,就一定会想尽办法命中靶心。
《父爱之舟》——父亲把最好的都给了我,我却始终没能力还给他
几个动人的故事,一个遗憾的结尾。学生们是否能体会,文中“我”因亲恩难报的愧疚和自责。
父亲带“我”去考学,住旅馆时我被臭虫咬了,急得父亲想要换更贵的房,但“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考取了好的学校,书费、学费、住宿费都不少,“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父亲希望“我”当一个本本分分的老师,而“我”选择了艰难的艺术之路,穷困潦倒不愿让父亲看到,梦醒“枕边一片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
到现在为止,我也没能让父亲安心。弟子规说“居有常,业无变”,就是说住所和工作都不要变来变去的,才能让父母安心。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换个工作很正常。对父母来说,他们已经能够认可“业变”了,可是他们还看不得孩子的落魄。从生了孩子之后,我就一直在想着如何自主创业,今年赶上疫情,对我的打击确实不小。与《父爱之舟》里的主人公一样,现在的我前途渺茫,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我多想像自己小时候父亲对我一样,也把最好的都给他们。让他们住大房子,带他们去旅行,给他们幸福和快乐。
可现在的我什么都做不到。
我已经三十几岁了,还在让父母为我奔波,他们甘愿把一生奉献给我,我却只能反馈一个微笑:“我很好,别为我担心。”
小时候的笑或许能治愈一切,但现在的笑也许会让爸爸心疼。亲恩未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背影》——都说养儿防老,终归却是儿行千里
一个蹒跚的背影,一场无奈的离别。总在父亲身边的孩子们,会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总会忆起旧时的光阴。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我曾读过《亳州晚报》的一篇文章《未接来电》,作者因为没有接到父亲的电话吓丢了魂,他怕父亲生病自己没能及时过去。其实父亲并没有事,只是想问一问豆浆机的使用方法。“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对父母的关心度不够,根本不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才会被一条未接来电吓破胆。
我还记得高中时,自己郑重其事的告诉爸爸,我不会离家太远,我做到了。不过没离开家,也还是和从前不同了。我想,我也没有称职的去关心父亲。我没有定期打电话问候,也没有定期回家探望。不知道他工作的情况,身体情况,也不知道没有我他是不是觉得寂寞。
妈妈告诉我,爸爸常常会自己一个人去原来我的房间睡觉。他说,那里还有我的味道。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总会说自己没事。就像《背影》中的父亲,即使觉得大限将至,也没提一句让儿子回家的话。若有一天儿行千里,父亲就不再想养儿防老了。即使思念,也会将这念想放在心中,只在寂静的时候自己拿出来看,绝不表露。
天下的父亲都一样,他们早都被编进了课本,从小到大,由始至终,爱不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