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用判断词“是”(或否定判断词“非”)直接判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用其他判断词表判断。这些词有“乃”“即”“则”“皆”“诚”“为”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采用“……者,……也”方式的判断。又有“……者,……”“……,……也”“……,……者也”的变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高祖本纪》)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④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又叫“无标识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触类旁通】

1.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2014·高考福建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也”表判断。另外“辱于县”也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②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2014·高考北京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下来传告后世的。

“……,……也”表判断。

③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2014·高考四川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无标识判断。

④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2014·高考天津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无标识判断。

⑤“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2013·高考辽宁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也”表判断。

⑥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2013·高考江西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者也”表判断。

⑦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2013·高考重庆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也”表判断。

2.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①直接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②用“见”“……见……于”“于”表被动。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吾不能举十万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③“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无标识被动。

兵败地削,客死于秦。(《屈原列传》)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类旁通】

2.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014·高考江苏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为”表被动。

②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2014·高考四川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王筠天性宽宏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见”表被动。

③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2013·高考重庆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不可得而闻”“不可得而见”无标识被动句。

3.倒装句

(1)主谓倒装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的结构现象。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通常分为五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漏。(《南史·陈庆之传》)

④“唯……是……”句。如: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⑤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触类旁通】

3.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2014·高考重庆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何难之有”宾语前置。

②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2013·高考山东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自见”宾语前置。

③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高考四川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奚以”介词的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或突出,放到了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作“定语后置”。它一般有四种形式。

①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标识。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②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如: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④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触类旁通】

4.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014·高考重庆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后置。

②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2014·高考福建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一员”后置。

③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2014·高考湖南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之交于孟祥者”后置。

④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2014·高考辽宁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五”后置。

(4)介词结构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通常有两种情况:

①“于”字结构后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②“以”字结构后置。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触类旁通】

5.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2014·高考安徽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于安徽”后置。

②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2014·高考江苏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于知道者”后置。

③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2014·高考江西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将用(它)来警醒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于世之人”,介词结构后置。

④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2014·高考天津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于生民”后置。

⑤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2014·高考浙江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于寒素中”后置。

4.成分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常说的省略句通常有:

①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③省略宾语。

可烧而走(之)也。(《赤壁之战》)

④省略介词宾语。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送东阳马生序》)

⑤省略介词“于”。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石钟山记》)

【触类旁通】

6.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①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2014·高考湖北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弗责也”前省略了主语。

②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2014·高考安徽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句首省略主语。

③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2014·高考江西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省略主语和宾语。

④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省略宾语。

5.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其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相对固定的语意或语气。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中时常出现,成为翻译的难点。

【触类旁通】

7.尝试翻译下面的语句,看看有哪些固定句式,怎样翻译最准确。

①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2014·高考山东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奈何……也”。

②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014·高考大纲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况……乎”。

③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2014·高考湖北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何……耶(也)”。

④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2014·高考湖北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

“宁……耶”。

⑤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高考江西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奚为……耶”。

⑥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2013·高考山东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非……耶”。

⑦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013·高考天津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无乃……欤。

⑧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2013·高考湖南卷)

译文:                    

句式特点:                    

【答案】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得无……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61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