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有一个不良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家长只是在空喊“读书”,而不要求孩子真正“读书”。我认为这是导致语文成为“老大难”的根源之一。
按照流行的说法,当代学习语文要培养四种能力:听、说、读、写。这里的“读”是泛指读书,不管具体的读书方式,既包括朗读也包括默读,既包括精读也包括略读。笼统地说朗读是出声地读,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从学习语文的角度上看,两者所起的作用迥然不同。当代语文教育混淆了这两种的功能。
按照传统的说法,学习语文有四件事:看、读、写、作。这里的“读”就是朗读,“写”是写字,“作”是作文。这里的“看”和“读”是不同的,是两种关系。“看”是默读,是略读,属于浏览性的阅读;“读”是朗读,是精读。“看”和“读”是分开的,各有要求,各有作用。 按照传统的说法,当代中小学生几乎都是在“看书”,而没有“读书”。
一般地说,默读主要是吸取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告诉读者的意思。例如,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有一个人牵着一只羊从堂下走过去。默读的时候往往只要求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朗读就不同。朗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求知道这个意思。还要求读出表达这个意思是怎样具体表述的,是“有牵羊而过堂下者”呢,或是“有个牵着羊打堂下走过的人”呢,还是“有个人牵着一只羊从堂下走过”呢,还是其他的语句呢。学习不同的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就得解决这个问题,要一字一字地读出来,看作者说这句话,用什么词儿,什么句式。一面朗读,一面揣摩、体会、学习。作者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表达,而不用其它的呢?如果让你表达,你会用哪种呢?默读管不到这些了,一目十行,文章说的什么意思,只要“知道了”就行。
可以说,默读是读者听作者说话,朗读是读者置身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朗读的这种读法正是学习语文所必需的。因此,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
默读并非不重要。当代学习语文,培养阅读能力,指的主要就是默读能力。看书、看报、看文件,研究工作中查阅有关资料,需要的都是默读能力。因为默读不像
美丽的校园
朗读那样,要把文章读出来,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默读只用眼睛看,只诉诸视觉的活动看就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只有默读才能加快读的速度,才能适应阅读在应用中的广泛的需要。默读是重要的。默读能力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
可是就学习语文说,出声朗读,揣摩吟味,朗读所起的作用,不能用默读去代替。集中了注意力朗读,才能深入每一个词汇和语句,发挥那蕴藏着的能量。默读是结果,朗读是基础。朗读的能力提高了,默读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阅读的速度是要逐渐培养的,如果没有朗读的基础,一目十行,粗枝大叶,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那么,默读的质量自然就差了。
今天就先讲清楚朗读和默读的关系。具体怎么朗读,我们在后面会详细来说。在集体忽略朗读的时代,我孩子学习过的“文言文阅读初级”课程成了培训界的一股清流,我孩子就是通过这个课程学会了真正的朗读。
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他说我以前在头条上写的文章太表面了,没有投入精力,都是泛泛而谈,没有讲清楚“根源”,家长弄不清根源,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今天我试着把老师以前讲课的内容都整理下来,如果有表意不明的地方,请大家在评论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