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做完了2020年全国文综Ⅰ历史卷,果然文史不分家,发现很多内容就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举一些例子: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4分)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解析:答案为D。本题以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为背景,考察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难度较小。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度被破坏,“礼乐制度不复存在”表述不当,故A错误;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消亡不符史实,故B错误;宗法制开始瓦解,“开始”表述不当,故C错。
考查的知识点是分封制,考察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而试题的文本材料却选自《史记》。近年来高考和中考出自《史记》的考题越来越多了,建议早让孩子读《史记》,不是读译文,而是读原文。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解析:答案为A. 本题宋代农作物的种植为背景材料,考察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通过良种引进和种植面积扩大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难度适中。材料与翻车的使用无关,故B错;该题干的范围时农业发展,而C扩大为区域经济,故排除,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根本”表述过于夸大,故D错误。
第26题虽然是考核两宋时期农作物推广的内容,但这段文本是以文言文表达。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析:第42题,这是考对史料的理解能力的,如果真正系统阅读过哪部史籍,这个题目很好写。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7分)
解析:第47题以《周书》为史料,以撷取《周书》中的部分文言文材料,要求学生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如果平时系统地读过《周书》,哪怕读过一部分,就知道这“六条诏书”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前因后果,总结出来,稍加分析这道题就可以满分了。第一问突出“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即可。第二问突出“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凝聚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即可。
2020年全国文综Ⅰ历史卷直接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就有六题,分值为54分,比例达到39%,还不算那些间接考核的。建议学生们利用暑假多阅读经典的文言文本,不要借助译文,遇到拦路虎,多查辞书。当代人阅读最大的障碍就是字词障碍,建议都让孩子听一下“老树说字”,学习“老树”
的方法。阅读要趁早,到了高中科目多,时间紧,再阅读,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