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写项羽,又有谁能比得过女子李清照的格局呢?
历来有“词家三李”的盛赞(李白、李煜、李清照),也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美誉。李清照的光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不独工诗、词,还写散文、拼文,而且能作画,考证金石,书法也很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为词家一大宗矣。”清人刘体仁著的《七颂堂词绎》盛赞李清照创造的“易安体”,称为“此道本色行当第一人”。清人李调元的《雨村词话》中说“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有一段趣事: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据元代人伊士珍撰写的古典小说《琅嬛记》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不久,丈夫便出门游学。李清照给他寄了不少小词。有一次她以《醉花阴.重阳》词函致赵明诚。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不如,心里又很想胜过她,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构思了三天三夜,得词五十余首,把李清照的词作也夹杂其中,拿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赏读再三,对赵明诚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赶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中的词句。从此之后,赵明诚再也不同李清照比词了。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自述说他们的家庭生活十分融洽、美满。夫妇二人每天饭后,都要进行一项比赛记忆的娱乐活动。李清照说出一件古书上记载的事情,赵明诚要回答出此事见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二人交替出题,胜的一方先饮茶一杯,可谓乐在其中。
后来,经历战乱,赵明诚南下任职,不久患病。李清照在得到赵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时,当天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褪。
可惜与她志趣相投,时相唱和的丈夫在她四十六岁时病逝,不能不让人扼腕。
赵明诚著有《金石录》一书,在著书过程中,得到了李清照的全力协助。宋人张端义在《重耳集》中讲:“《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其实,《金石录》最后是经李清照的手成书并流传的。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历代词评家推崇。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中惊叹地说“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清人徐釚在《词苑丛谈》中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连向来对李清照表示不满的宋人王灼也不得不在《碧鸡漫志》里推许说:“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
宋末词人刘辰翁读了李清照的后期词《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读完后便“为之泣下”,从而激起了家国之恨。可见李清照词作的强烈感染力。
李清照前期词作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总之,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哪一位女作家可以企及。正如清人周乐在《题李易安遗像》中写的:“曲眉云髻屏铅华,漱玉词高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