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十岁之前都是贪玩的,能自律的孩子极少,想想我们的童年,就能体察孩子的童心。
鲁迅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就形象地描写了一群孩子边学习边玩耍的童趣,寿镜吾老先生是明知的,但他就是装装样子,他觉得孩子玩的差不多了,就咳嗽一声以示要上课了。其实对孩子的童年,我们没有必要苛刻,留一段快乐而美好的记忆,是人生成长中必须的。
失去童年的快乐,是人生的痛苦历程,老了的时候,潜意识里都不能原谅父母的当初,所以,留给孩子童年的任性、贪玩是做父母的应该宽容的事情,也是我们的责任。因为人生的成长需要完整的过程。
十岁以下年龄的孩子,他们父亲的年龄大概在三十多岁左右,三十多年前普通人家已经有电视了,也许你家里没有,但到看动画片《大力水手》、《猫和老鼠》的时候,你一定内心像猫抓的一样着急,总想跑到邻居家去看动画片。父母若要阻止,肯定会大闹一场。吃饭了,不管父母如何喊,就是不愿意离开。你们读到这里,是否就会会心地笑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呢?
若如此,就别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了。
我是做教师工作的,我想告诉大家小学三年级之前,教育孩子的核心是什么。
先说说人们的误区。
现在的小学老师被同年级的学习竞赛和家长的施压,弄得有些昏头了,居然本末倒置,在一二年级就狠抓学生的学习,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却把最核心,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忘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学三年级之前的语文和数学还没有加入思维的内容,只是最简单的识字和数字运算,主要针对的是记忆。学的好坏都不影响将来的学习,比如说,孩子某些字词没学会,跟着学年往上走,自然就学会了。真正影响将来学习的是三年级之后的思维。所以,一二年级是最好的形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段。
很遗憾,不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眼中只盯着家庭作业和考试成绩。
这就是我要说的误区,即忽视了养成教育,却牢牢抓着识字和运算教育。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什么是养成教育呢?简单讲就是培养孩子的认真、专心的态度,建立学习的浓厚兴趣,养成规矩意识。
你让孩子把一个字在家庭作业上写二十遍,他只记着如何很快地写够二十次,从来不想着怎样专心、认真地写,这样的做法,孩子专心、认真的行为就被老师的数量扼杀了,以后想要让孩子专心、认真就很难了。写二十遍倒不如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地的写两三次。专心、认真的态度是今后学习的关键,比多识几个字重要百倍。
兴趣就是喜欢,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喜欢学习的呢?他们的兴趣哪里去了呢?
小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的数量教育扼杀的。一是家长只求成绩逼的。
没有了学习兴趣的孩子,今后的学习道路将在艰难中跋涉,家长的操劳和付出会成倍增加。
别在意一二年级孩子的分数了,它真的没有实际意义,在学习兴趣面前,它只不过就是一粒小芝麻。放下你的手机,放弃玩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拿起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和孩子一起学习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训,是颠仆不了的。行为要有规矩,学习也要有规矩,而规矩养成的黄金时间就在儿童时期,错过了这个黄金期,即使拿着黄金也买不回孩子的规矩意识。
学习成绩和规矩意识对孩子来说,究竟谁更重要呢?
还给孩子童年的乐趣,抓住行为习惯教育不松手,这才是儿童教育的核心。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