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2000年1月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一年被视为中国教育的减负年,新闻、媒体大量地做了报导,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然而,十九年过去了,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为什么呢?究其根源,就是高考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桎梏。

不言而喻,学生所有负担的根子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考试。在考试这棵树干上又生长出来了不同的技枝叉叉,共同压在学生身上。

*来自课业的负担

课业负担是学生挥之不去的梦魇。早晨的马路上,小学生稚嫩的肩膀上背着沉重的书包,或缓慢地、或着急地走着。然而,书包里如果只装着教育部规定的课本,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包里应该只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艺术五本书和一个笔盒,中高年级的学生再加上一本科学和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本,何至于沉甸甸呢?

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可是 ,当你打开小学生的书包后,发现里边除了课本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课外练习册、课外作业本。正是这些东西让孩子们起早贪黑,挑灯夜战,也正是这些东西夺走了孩子们的童真、欢笑、兴趣以及应有的玩耍和必要的劳动,还有睡眠。

那么, 初中生和高中生又怎么样呢?他们的书包更沉,书屉更满,以至于堆满了书桌……

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学校里是一堂接一堂的课,回家等着他们的是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尽的课外练习册,还有家长给他们报的兴趣班、辅导课……他们的课业压力如山之大。

*来自家长的负担

《论语.子张》里有这样一句话:“子夏曰:'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此话一出,两千多年来的读书人就再也不能有闲暇了。家长们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来激励并施压读书人,读书人就开始背着来自家庭的沉重负担“头悬梁,锥刺股”了。流传二千多年的古训积沉在国民的心中,一直到今天仍发挥着作用。虽然现在的“仕”变成了考大学,但意义犹存。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开始,家长们就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班。上学了,还要给他们请家教,上网络一对一辅导课。睌上、周六、周日,课程排的满满的。家长一趟又一趟,把孩子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跑得不亦乐乎。回到家,听完这门辅导课,又学那门一对一,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几乎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人。

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家长们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以及没有实现的梦想压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小开始就背着它,步履蹒跚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

*来自老师的负担

老师本身是不情愿给自己提高工作强度的,但评优选先、评定职称、社会声誉以及教学质量奖金的功利定向,又迫使老师不得不把自己的压力施加在学生身上。于是,给学生课堂教学的量增加了,给学生课外作业的任务增多了,给家长的要求提高了。这一切的矛头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达成自己的功利目的。

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最近,网络上曝光老师给学生家长建微信群的事情。美其名曰方便管理学生,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功利负担转嫁给家长,再由家长施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又背起了老师的负担。

*来自学校的负担

学校是国家开设的,理应不打折扣地执行教育部的减负责令。然而,学校并非一座孤岛,它要承受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要面对不同的升学考试、主管部门的成绩排名以及社会與论和生源。因此,学校就“不择手段”地要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强度。十多年前,甘肃省会宁县(1936年10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地)中学因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众多而闻名西北。盛名之下,很多学校都派教师去取经学习,但得到的经验却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一个“苦”字把学校给予学生的负担书写到了极致。

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只是一句口号呢?

学校层面施加给学生的负担以加强45分钟教学容量、安排自习课教师辅导、增加考试次数、实行同年级学生成绩排名以及订购各科课外练习册呈现。学校给学生的负担虽然是统一性的,但落到学生身上还是很沉重的。

世间最苦最累的事情,莫过于学生的学习。什么时候才能把压在学生身上的这些大山搬走,还给学生一身轻松呢?

让我们期待吧!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70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