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小朋友,你好吗?我是你们的启航老师,我们国家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建筑,有顶无墙,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使用。你知道是什么吗?是的,就是“亭”。在我们中国有“四大名亭”分别是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渐江杭州的湖心亭。 今天我们要读的古诗,就与这其中的“爱晚亭”有关。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现今的陕西西安人。他的的爷爷是当时的宰相杜佑。他诗、文、书都有很高成就,又出身名门,可以说是当时最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了。牧最善长写七言绝句,内容以咏史抒情为主,因为诗歌上的成就很大,人们将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他的咏史诗非常有名。常常借助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中的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

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而这首山行是通过描写深秋山林景色的美妙,表达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诗的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在寒意袭人的山中,沿着一条蜿蜒盘旋的石头小路,一直向山里走去。远眺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伸展到山顶尽头,白云飘渺之间若隐若现住着几户人家,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这幅图景。“远上”这个词,表明诗人在山中行走了很长的距离,“寒山”表明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季节了,山中天气寒冷, “斜”字,表明山路是陡峭倾斜的,才需要上,通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猜想,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一定很困难吧,但是诗人并没有写行路的艰难,而是放眼远望看到了“白云深处有人家”,在大山深入,白云缭绕的地方竟然还有人家居住。第三句侧重于近景的描绘,诗人笔锋一转,不再放眼远眺前方的山路、白云和人家,而是停车欣赏眼前令人痴迷的枫林晚景,诗人行路的劳累一扫而光,被眼前的醉人的景色迷住了。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这首诗凝聚笔力、成为千古绝唱的点睛之笔:那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还要娇美可爱,凸显出诗人对枫叶和秋日的无限喜爱。

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这首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晚”字用的无比精妙。因为夕阳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 蕴含了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情趣的名句。 读到这里,我想小朋友们都已经了解了长沙“爱晚亭”名字的来历了吧。

“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突出了枫叶比春花更加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能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诗做铺垫和烘托。

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整首诗采用远景勾勒和近景渲染相结合的手法,远景的石径、白云、人家为晚秋红叶的近景作了绝美的衬托,层层递进,先是写远山,寒路,然后镜头逐渐的推进,写白云写人家,写枫林,最后来一个特写,写火红的枫叶,诗歌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层次是特别的清晰,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显得情韵悠扬,回味无穷。

许多诗人在写秋天的时候,都透露着悲秋哀秋的情绪,而诗人杜牧则看到的是秋天热烈而蓬勃的生命力,浓墨重彩的来歌颂秋色之美,体现了豪迈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诗人浩荡的情怀,高雅的情致。

趣读古诗:风流才子的一首秋景诗,因与众不同而传诵千年无人不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73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