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小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启航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边塞诗,这就是《凉州词》

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前两天我们学习的《登鹳雀楼》也是王之涣的作品,你还记得吗?不记得也没关系,可以回看前几天的内容,王之涣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他是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为人很讲义气,又豪放不羁,有古代游侠的气质,虽然传世作品只有六首,但是每首都是上乘佳作。这首凉州词在当时都非常有名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历史上流传过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就和这首诗有关。

话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与王之涣彼此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吃个火锅,喝小酒,吟诗,作乐。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冷风飕飕,雪花飘飘。这三位好友又在酒店聚在一起,赊酒小饮。忽然有几个舞女要为大家唱歌跳舞助兴,三位诗人相互偎依,围着小火炉,看这歌女的演唱表演。随着悠扬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说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今天就来比一比我们看看这些歌女们喜欢唱谁的诗,要是谁输了就埋单吧。两个人听了,觉得有意思,就同意了。

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第一个歌者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说,好!:”这是我的绝句。”说完就在墙上画一道做为记号。

第二位舞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急忙在墙上做个记号,说::”这是小弟的诗。”

王之焕一听,哎呀,这情况不妙啊。如果第三首还不是我的诗,岂不是太丢人了?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谁知话音刚落,这位歌女起身唱道。 听到这里,三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

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那些歌手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公子,在笑什么呢?”他们便把事情的原由告诉了她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就具有雄浑沧凉的气质。全诗开篇壮丽豪迈,将西北边陲的粗犷之美描绘的摄人心魄,远上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接,尽显塞外风光的雄浑壮丽,随后诗人极目远望,在天地相连的地方耸峙着万仞高山,一片孤城隐约可见,为读者展现出一片独特的天地孤城图。突显出边疆之地的苦寒和孤寂,诗的后两句诗人展开抒情,诗人无处寻觅柳枝寄情,人们又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杨柳曲,而埋怨春天的姗姗来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征人未归、妻离子别、家书未期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作者又以“何须怨”的来自我宽慰,悲壮而不颓废,被誉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心胸。

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在这里有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折柳送别的习俗。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树的柳,与留下的“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来,人们通常用吹奏来表达惜别之情。习俗发展到唐代,很多诗人将这个习俗写进了诗中,比如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谁不会想起故乡呢?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唐诗趣读:大唐诗歌中能代表“唐音”的唯有此诗,悲壮而不颓废

好了,小朋友,我们今天的趣读古诗就到这里了,明天不见不散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74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