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启航老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有一种现象让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对我们影响又非常大的自然现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风,今天我要与你共读的这首诗就是初唐诗人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作者李峤,字巨山,是唐玄宗时期的诗人,20岁进士及第,为官至监察御史,后封赵国公,据说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在逃离长安之前,听到歌者吟唱此诗,引起了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悲叹感慨多时,并称赞诗人是真才子。

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那么这首诗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呢?据说在一个秋天的午后,李峤正和朋友在竹林中饮酒聊天,突然一阵风吹过,旁边的树叶随风缓缓飘落,看到此景朋友便要想为难一下李峤。便问道:“李峤,要是用诗来描述一下此景该怎么写呢?”李峤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树叶,冷静的思考了一小会儿,便随口吟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嗯……嗯……想不到这个大才子的思路在此时竟然卡住了,一时语塞,正在这尴尬之时,一阵强劲的秋风就扑面而来。竹子被吹的疯狂颤抖,李峤和朋友也都被吹到了地上。李峤爬起身就赶紧补了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听罢李峤的诗,朋友是欣喜不已,都不住的称赞:好诗!好诗!。

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如果没有标题,人们也许会把这首诗当作谜语,这首诗以形象的描写使人对风的力量有了感性的认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非常细微,前两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解是解除的意思。三秋和二月分别指代农历的九月和二月,也就是秋天和春天。李峤认为风的力量细腻而又伟大,秋天一到它便轻柔地来了,把满树的秋叶都解除吹落。到了春天,它同样悄悄地到来,让满地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通过秋叶的凋零,春花的开放,从时令上强度上写出了无形的风的力量,诗歌对仗工整,特别是数量词的运用,在排列上下了一番功夫,三四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过江就是风经过江面,入竹就是风吹进竹林。若强风通过平静的江面也会掀起千尺浪花,挺拔的竹竿刹时也会被吹的摇摆倾斜。诗人通过波浪的翻腾,翠竹的歪斜,我们看到了风的力量,是啊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 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其实很多诗人作品中都有风的形象,比如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然而李峤在诗中却不谈一点情感,而是形象客观的给风下了一个定义。在诗歌中李峤就像是拿着一个照相机,将秋叶飘落的瞬间,春花斗艳的时刻,浪花滚滚向前的情景与竹林摇摆倾斜的画面,拍成了一幅幅的照片,一看到这些照片便使人瞬间领悟了。形象客观的描述加上诗歌的优雅正是李峤的过人之处啊。

趣读古诗:被唐玄宗称为“真才子”的诗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好了,小朋友,今天的趣读古诗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明天不见不散哟,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752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