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计划#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 王璇的考研故事
得知高考分数的那一刻,我就决定考研了。
截至今天,决定考研已经1400余天,准备考研已经五百余天,考研初试已经174天,初试出分已经123天,复试已经27天,拟录取已经20天。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和艰苦的,但同时我也充实了自己,收获了很多。
积累阶段
大一大二是我的积累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好专业课,在这之中逐渐摸索文学的规律,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抽空看一看各大平台的经验贴,结合自身状况吸取经验,建构初步的知识样态和复习计划。
那时学生会的工作比较繁忙,当时的文娱部和体育部还没有分开,所以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由我所在的部门文体部去承办。最忙碌的时候是大二的上学期,学校要举办第一届乒乓球团体赛,由我所在的社团举办,而我又任社团策划方面的副社长,首届活动必须要重视,而又正好逢学院的迎新晚会和学校的科技艺术文化节,很多活动堆在一起,是对我个人能力、体力、精力的一个考验,好在结果还算完满。
我也有过迷茫的时候:优秀的人是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后来我发现,这就是个伪命题,优秀的人是不需要刻意平衡任何东西的,他们只管全力以赴地做就好。两年的学生工作,让我懂得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事和处理焦虑,助我锻造了一颗还算强大的内心,这也就是我考研过程中心态没有崩掉的重要原因。
准备阶段
我大三上学期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寒假的时候花了一个月择校择专业,大三下学期正式投入备考阶段。专业课要背诵三本书,这三本书我之前都是没有学过的,而文艺学这个专业又是偏理论和哲学,理解起来晦涩抽象,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预习过程。文学理论马工程版本这本书虽然难度较小,但是我还是选择去蹭胡老师的课,听老师讲一遍比自己学三遍还有用;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这两本书和之前学的文学史的内容大相径庭,处处是晦涩的概念和理论,于是我选择隔三差五去叨扰韩老师和殷老师,“最好的资源就在身边,最粗的大腿就在对面,一定要抱抱好。”
我大三下学期基本都和研友泡在图书馆,但期间也参加了一些活动,以前都是组织策划活动,很少自己参加,现在终于有了时间可以投入到不同的领域,这样也充实了自己单一的备考生活。到了暑假,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懒癌拖延症晚期患者,于是强迫自己每天跑家里的图书馆进行学习,“舟车劳顿”了两个月,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反而换来两场手术,但好在给自己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基本完成。
调整阶段
9月,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月份。
九月中旬,我来到了实习学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面对厚厚的待填写的实习材料和学校定的硬性任务,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好在我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足够理解我,我在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实习工作后,有充足的时间在办公室完成自己的考研任务,有了时间保障后,无法洗澡的实习宿舍、宿舍后面每天早晨的鸡叫、让人气到跳脚的学生等困难因素都不在话下,麻烦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解决的~我又快乐了,我一定可以考上的,我是考450好还是460好呢~
实习的第一周在美好的希冀中度过,九月中旬,报考院校出了专业课考试大纲,之前准备的三本书,有两本不考了,又加了十本书,我从没想到如此戏剧性的情节会发生在我身上,计划赶不上政策变化,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想着这个学校之前改过这么多次大纲了,最近几年稳定下来了今年肯定不会再改了,没想到今年教育部出了一个政策要按照一级学科命题,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加了很多书目,扩大了考试范围,现在换学校不可能了,只能继续学。于是,在“大家都一样,坚持下来就很强”的理念熏陶下,我迅速调整复习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整理了所有书目的笔记,开始了漫长艰难的背诵过程。
冲刺阶段
50万字的笔记,在两个月背诵下来实非易事,我几乎每天都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和我一起实习的小伙伴们也每天都在鼓励着我,于是我开始一轮一轮一轮一轮一轮一轮地背诵着。
时间来到了十二月,学校允许考研学生请假,有一周时间全身心备考,于是我从实习学校回到了学校图书馆,开始冲刺。最后一周,每天我的脑子里都在有两个声音互相对话,一个是“你没有放弃,坚持这么久了,肯定可以考上的”,一个是“这么多东西你肯定背不完了,你脑子现在已经负荷不起这么多内容了”……来不及焦虑了,能看一点是一点,我踏上了考场。公共课答得比较顺利,到了第二天专业课,果然,有一些题目见都没见过,有一些题目背过但是想不起来,考前压的题一道也没有,人到运气背的时候,什么作用都起不了,“押题小公主”的名号,我确实可以摘掉了。硬编吧,有逻辑地编,有结构地编,此时我强大的“联系思维”发挥了重大作用,把一切有关联的知识点都往上搬运,同时注意逻辑的条理。
最后的话
以上就是一个简洁版的我的考研历程,中间有很多很多细节是无法说清的,考研路上我受了太多太多太多人的帮助了,我常常在想自己何德何能,一路以来走的如此顺畅,没有想过放弃,没有踩过坑,每个重大决定每个重要关口都有人替我把关、助我成功,如果非要总结一个上岸要领,那可能就是 做好选择+夯实基础+坚持不懈+强大心态+开朗性格,不一定只考研是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超越并不局限在主体的行为方式,更是在本身的存在方式。存在即超越,希望每个人都能不断地超越先前的自己,独立且自由。
最后奉上韩老师在考前送我的、由左宗棠写的一副对联共勉: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