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校时并不显山漏水,只是默默地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规中矩、坚持不懈,其实也是一种素质。一旦爆发,威力不可小觑。
她,作为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一路斩将夺关,顺利进编了。2018年毕业,成为江南工业重镇、太湖之滨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
一、初入教坛
自从2018年3月考编成功,她就意识到自己正从学生向教师转变,她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走上三尺讲台,是她的梦想。上一节好课,成为小朋友们喜爱的老师,更是她的目标与追求。
工作第一年,在了解性听课中,她初次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肯定。师徒结对后,师傅张校长和朱老师在听课后,也认可她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语文素养。不过,在与师傅们的交流中,她也认识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太过理性,教学时的体态也偏沉稳,与低年级学生需要的生动、活泼、形象有差距。她努力地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她训练自己让语言更儿童化,并在课堂中增加游戏,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繁杂的班主任工作并没有让她放弃对学科课程的钻研。基于自己的听课学习和培训中的思考,她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师优化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获无锡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同时她也积极投身实践,多次参加教研活动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赛,从试上、磨课,到最后的公开课展示等等,她不断地锻炼自己,寻求成长。
二、与诗结缘
2019年,她加入了学校青学会和童诗种子营。南星小学童诗教学特色课题研究深深打动了她,她很快投入到童诗教学的研究中。她先后阅读了《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中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神奇的耳朵》等多本童诗教学专著及读本。
2019年5月16日,她第一次上童诗课,执教自己设计的《动物的声音》。课堂上,她用有趣的“你来演我来猜”游戏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之窗,引领着学生欣赏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有画、诗中有故事,同时激发孩子们用诗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一堂童诗课的首秀,引起了学校诗社曹老师的注意。曹老师肯定了她在童诗教学上的探索,力荐她加入了学校诗刊《南星诗苑》的编辑队伍,开始负责编辑审稿工作。
三、诗意成长
她渐渐让诗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她不仅爱看孩子们写的诗,也尝试着自己写诗。《伞下的故事》成为《南星诗苑》第一首老师写的童诗:“(一)彩色的伞下,一对老人,手牢牢牵着,在雨中漫步。(二)爸爸举着伞,妈妈抱着娃,雨落在伞上,偷听他们的悄悄话。”
2019年10月18日,她代表学校赴“盖苍山”童诗节参加童诗教学交流活动,11月14日她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设计为一堂童诗教研课《吹出一首诗》,指导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走进童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学生从试着说一个诗意的句子,到写一首完整的诗,整堂课教学由易到难,呈梯度递进,迸发出无限诗意。
她曾说:“我一直在路上,希望自己能立足课堂,寻求诗意成长。未来,我会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