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初唐诗坛,不仅有活跃在底层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生活在高层的“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初唐四杰”都是神童,成名较早,恃才傲物,但是仕途坎坷,担任的官职不高,他们的作品大多接触现实,贴近民间生活;而“文章四友”为人圆滑,精于官场世故,在朝廷地位较高,他们是御用文人,作品以歌功颂德、宫苑游宴居多。从唐高宗后期起,因为四人风格较为接近,诗文为友,时人称之为“文章四友”。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但是“文章四友”也不仅仅是御用文人,他们也有一些气息清新的诗作,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追求绮丽华美诗风不同,将起于民间带着一股清凉透彻、朴实纯质的诗风积极引进诗坛,吹响诗歌变革的号角,推动诗歌向唐诗转变。他们的贡献在于对诗坛规制的建设比较明显。四人中,杜审言文学成就最高。

文章四友的生平

【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济南市章丘市)人。崔融是一个超级学霸,八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策、道举、童子)考试都考上了,当时的长安城街头巷尾传为美谈,有多少官宦恨不能招为女婿,有多少美女恨不能一睹容颜,结为秦晋之好。这八科中,明经科和进士科最难考,考上了朝廷要授予官职,成为公务员。明经科考经义,进士科考诗赋、对策。崔融的诗文华美,铺陈排叙,洋洋洒洒。后来官做到宫门丞、崇文馆学士。到唐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主要替太子起草文书。崔融常为朝廷撰写重要文件,殚精竭虑,力求完美,以致于草拟《则天哀册文》时,旧病复发,因公牺牲,猝死而亡。唐中宗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李峤】(644~713),字巨山,唐代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小时候就因为有才气而出名,在家乡一带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他的诗歌创作,重视诗歌技巧,缺少真情实感,华丽的词藻使用过多,阴气过盛而阳气不足,没有男人的雄浑大气。文学成就不如杜审言,和苏味道又以“苏李”并称。主要原因李峤一生仕宦显达,四平八稳,一帆风顺,没有大起大落,不像其他诗人一生坎坷曲折多难。李峤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共有120首,所咏之物都是常见的景物、动植物、乐器与生活用具等,刻画工细规整,但是仅限于此,未能倾注感情于其中,物还是物,入诗后没有生命力,使得他的咏物诗成就不高。

【苏味道】(648—705),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小时候才气过人,20岁就考中进士 ,一路升迁,到了武则天时候,官居相位数年。苏味道虽是才子,但是心思放在做官上,又缺少决断,常常蛇鼠两端,掂量来掂量去拍不了板,生怕得罪什么人。相传他的经典动作就是以手摩挲座椅扶手做沉思状,把椅子扶手摸得光亮如镜。他的至理名言就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这样的官员怎么能处理好政务,又怎么能为国效力?当时人送外号“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说的就是他。到了宋代,苏味道的二儿子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原籍襄阳,后来迁到巩县(今河南巩县)。是盛唐“诗圣”杜甫的祖父,于咸亨元年(670)考中进士,文才超群,恃才傲物。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杜审言因事被贬外放吉州司户参军,却被上司和同事合谋诬陷定为死罪。年仅十三岁的儿子杜并替父报仇,杀了仇人也被当场杀死。武则天闻知此事后,立刻召见,欣赏其诗文,调回京城,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来因为与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相互勾结,张易之兄弟被除后,流放到峰州。不久,又被朝廷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现存的27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可以看出他的五言律诗创作艺术水准较高。

文章四友的代表作

西征军行遇风

崔融

北风卷尘沙,左右不相识。

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未遑食。

草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

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

兵气腾北荒,军声振西极。

坐觉威灵远,行看氛祲息。

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崔融这首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诗的开头八句,写景,写出了在一个沙尘暴的天气,狂风,急暴,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万里昏昏。人看不见人,无法躲避,无法辨认方向,随时有掉队被风吹跑的危险,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这八句真实地写出了边塞行军的艰难,此时此景,雄浑悲壮,前途难测!

中四句为第二部分,写的是自己的感受。诗人写了自己读书,写了慷慨从军、义无反顾,写了边境危急,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融入到这四句诗中,表达出自己从军报国的伟大理想。

后八句为第三部分,写了这次西征自己担任节度使掌书记,终于有了前线实战的机会,可以实现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奋斗目标。尽管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但只要有机会一定不辱使命,奋力杀敌。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这首诗题目为“风”,却在诗中一处没有出现直接写“风”的地方,而处处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通过侧面烘托将风的各种形态尽显出来。诗中每一句写了风的一种作用,有幽微柔弱之风,有生机勃勃之风,有狂暴无情之风,也有风情万种之风。风是大自然的风,也是诗人心中之风。“风”这一物象在诗中尽显善变,通过风吹过处万物有所变化,将诗人眼中所看与心中所想联系起来,引申为“人风”、“世风”,表达出世间的苦乐哀愁。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长安城元宵之夜,大放花灯,人山人海,车马喧阗,歌声笑语,汇成一片,热闹祥和直达通。这个季节正是初春时节,寒冬还未远去,满眼还是落木萧条,一片肃杀。首联居高临下,总摄全篇。长安城里明灯错落,“火树银花”,城关桥也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成了天上的星河、“星桥”。“星桥铁锁开”说明游人之多,自然地引出下面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颔联写人潮涌动,尘土飞扬,就是为了呼应游人如织;月光普照,哪儿有月光哪儿就有人群,哪儿有人群哪儿就有月光。颈联写灯影月光下,少不了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浓妆艳抹,体态翩翩,美丽动人,分外妖娆,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尾联慨叹长安城里的元宵灯节美不胜收,观赏不尽,“欢娱苦日短”,一直到深夜,人们仍然恋恋不舍散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而结束全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语文教学札记」文章四友:洗刷不去的污点,逆转不了的人生

全诗景色描写既气象宏伟、境界开阔,又意象别致、格调清新。江南早春,景色清新秀美,如诗如画。如此春景必然引起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景越美,情越切,特别是颈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地写出了春的气息。美景如斯,美不胜收,理应给人赏心悦目、畅兴如意的感觉,但是诗人高兴不起来,满腹牢骚溢于言表。表面看来,这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是一首牢骚诗,牢骚就牢骚,还隐藏在美景之中,而且韵脚分明、对仗工整。正是这首五言律诗,奠定了杜审言在格律诗领域的先驱地位。

文章四友的人品

常在水边走,怎能不湿鞋。“文章四友”因为在朝廷长期位居高位,难免会卷入宫廷政治权力纷争。特别是武后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兄弟俩在宫廷内外弄权,为正直官员所不齿。但是他们四人中杜、苏、崔三人因为交结张氏兄弟,导致晚节不保,成为人品污点,为后人所诟病。李峤一生仕宦显达,四平八稳,一帆风顺,没有大起大落,也不愿巴结权贵,做出令人羞耻的事情。

特别是杜审言,位居相位,年岁又高,可谓德高望重,竟然以年过半百之躯和可以当他孙子的张氏兄弟打得火热。神龙政变后,武后被迫退位,张氏兄弟被杀,连带杜审言秋后算账,一放三千里到峰州,就是现在越南西北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犯了一样的错误。苏味道为人精明圆滑,怕担责任,模棱两可,人送外号“苏模棱”。凭借老苏这样的性格,必然会去做出巴结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举动,结果和杜审言一样,远远地贬放到眉州,可惜没有老杜命好,没有熬到回归朝廷的那一天。

崔融因为诗文出众,进入武则天法眼,排在“文章四友”之首,在当时很是得意。崔融看不上张氏兄弟,曾经触怒过张昌宗。后来看风向不对,也干起了与杜审言、苏味道一样的勾当,屈节依附张氏兄弟。神龙政变后,也被贬到瘴疠之地的袁州,撑到了被召回京的日子,因写《则天哀册文》,绞尽脑汁,旧疾复发,因公牺牲。

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作为初唐诗坛翘楚,引领诗界革命,对唐诗定型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真的人无完人,偏偏就在道德上存在污点,令后世慨叹。相比之下,“初唐四杰”人生虽然坎坷,不仅没有向权贵低头,而且还时有奋起抗争之壮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822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