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坚决杜绝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中小学校;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精简填写内容和次数;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切实避免安排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教育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持续精力的投入,绝不是像工厂那样加班加点就能提高产能。虽然说,学生是教育的产品,但是这种产品又是特殊的。学生来自各个家庭,个性存在差异,在一个50人的班级,要想最后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花费很多精力。这也是现在很多老师不愿意家访的原因。吃力不讨好,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更何况老师自身家庭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教育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公平提升到法治的层面,但是教育又承担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责,应试的影子又挥之不去,缠绕在教育的身前身后,牵动千家万户,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不得不说,教育太难啦。教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活的比牛累,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很多名校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理由。
尽管如此,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把教育纳入各种各样考核检查评比体系,各项报表满天飞,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法治社会等等工作,折腾、折磨整个教育单位,冲击既有的教学秩序,全然不顾教育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随意抽调教师参加其他活动。种种现象严重影响到教育单位正常施教活动,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带来社会的不良反应。
唯有减负,把教师解放出来,潜心教学,钻研业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读书的年龄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养成品德,才是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个好的交代。小班化、素质教育、提高工资、解决职称、提升培训层次等等一直是热门话题,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能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