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良:她的“战争”爱情

她的“战争”爱情

战乱年代,有一位奇女子将情思注入笔端,活得高级,活得惊艳,活得令后人感叹至今。她的爱情观不曾涵盖家国之思,却也足以倾城,人性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一场赌局,“战争”爱情在其中挣扎与生存。

当代作家贾平凹曾评论她作品说“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里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面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

……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想听 ,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怪”“俗”“刻薄”看似贬损其作品,实则不然,贾平凹极为推崇的这个文学天才就是张爱玲。“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这样一个“俗女人”是如何引得无数人想要结交她,无数人在今日仍在怀念和解读她?我想,是因为她作品中人与人那一份感情连接,那一份在世间万物倾覆后仍保持纯真,保持唯美的感情,在无数类“战争”中仍熠熠生辉的爱情,独属于她的“战争”爱情。

张爱玲代表作《倾城之恋》中男女主人公为范柳原和白流苏,他们并不是那类献身革命的悲剧性英雄人物,但他们之间的情感经历动人心弦,他们的故事引人入胜,“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白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他们为爱情试探,追求,各自献身,便仍可被定义为悲剧性英雄。文中两个平凡人的爱情时不时流露出几分悲哀,就像范柳原对白流苏感叹的那般:“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

小说设定在香港陷落这一宏观背景下,世道颠倒,男女主人公他们之间也曾不断展开着特殊的战争……是男与女的“战争”、爱与恨的“战争”,是张爱玲最为注重且擅长描写的人性之间的“战争”,两个精明自私的男女之间似乎无法产生纯真唯美的感情,但实实在在产生了,产生于白流苏那一低头,产生于浪子范柳原反叛社会,四处漂泊,追求真爱的孤独思想,这份感情在交织的矛盾后尤为显出真实而动人。

小说的创作背景来自张爱玲的父母婚姻阴影带给她的“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种冷酷的婚恋观,她极力描写着“废墟之爱”——一种不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婚姻,而是女性对生活做出的无奈抉择。《倾城之恋》虽充斥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仍有着一个圆满的结局,寄托着张爱玲对于完美爱情的真心向往,并告诉人们:旧式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经济上自立、自强,才能自主地去追求爱情、寻找幸福。她的“战争”爱情,既深化了小说浓厚的悲剧色彩,也让遮天战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89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