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摘要】善良是《老王》中闪亮的最高人性光芒。当善良相遇善良,善良体察善良,善良遭遇善良,我们用善良来体察杨绛的《老王》,才会发现善良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同情、怜悯……而是我们对老王、杨绛、《老王》的尊重,我们当然还要尊重一切该我们尊重的。

【关键词】《老王》;文本细读;善良;愧怍

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我们先来看一下网上的这个故事:天门小老板刘大军一家在长春开了一家小面馆,一名衣衫褴褛的老者经常在他店里买馄饨吃,老人有时会将游戏币、一分硬币、一毛硬币当成一块的硬币付账,刘大军夫妇从不计较,总是给足面食。“他眼神不好,肯定不是故意的。”刘大军总是这样认为。

屠格涅夫在《乞丐》中也这样写道: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这两个故事同样适合《老王》文本解读。毫无疑问“善良”是《老王》中闪耀的高贵词汇,是贯穿全文的文脉。

怜悯、施舍、给予、同情、关怀、助人……都是善良的表现。善良不分大小,但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要以尊重、体贴别人为前提,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处理事情,这是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善良的最高境界却是处处想着别人的心理感受,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你的善良。杨绛和老王无疑都是善良的。杨绛善良达到最高境界了吗?杨绛如果认为自己做到这一点,就没有《老王》了,杨绛认为:老王做到了善良的最高境界,而杨绛却没有,所以才有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当善良遇到善良,善良体察善良,善良该如何对待善良呢?”作为读者的我们应该怎样进入文本,咬文嚼字,体察杨绛怎样表达善良的呢?

一、当善良遇到善良

杨绛与老王的相遇是因为“我常坐老王的车”,就此拉开这两位生命中本不相干的人的善良之路。这是生活中看似无意的自然,然而又成了杨绛与老王生命中的必然。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通过“闲话”杨绛知道了老王本不应该让别人知道的家私。“脑袋慢”,“人老了,没用了”,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为什么对“我”这样一个人说这些与“我”没关的话?是因为没什么亲人感到孤单?单凭这些话语我们很难找到证据,把我这个特殊的顾客当做倾诉的对象,是因为“我常坐老王的车”,成了老王的老主顾,照顾老王的生意,因为别人都不愿意坐老王的车。“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所以老王从这个层面上对我也就非常感激,感激我照顾他的生意,使他得意过活。还因为“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在这样的境遇中,老王这个悲苦的人感受到了从来没有感受到的温暖。我们一家非但不歧视他,除了照顾他的生意让他过活,还给他送鱼肝油让他活命。孤单、孤苦的老王内心深处与别人的冷嘲热讽相比,感受到了我们一家人善良,接受了我们的帮助。

老王的善良是知恩图报。于是善良的老王有一年夏天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为什么老王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老王无以回报,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回报我们的善良。“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我们的善良当然不允许老王这样做。于是老王每天清晨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代我们送入冰箱,说明老王为我们的付出做的无微不至,“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既然你们一定要我收全费,那我就把给你们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还是相当于车费减半,老王的善良是多么固执呀。老王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因为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善良的老王根本就没想过此类事情。

这样的善良与善良相遇是一种美好,无论老王还是杨绛,还是我们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了温馨。

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二、善良去体察善良

人性的善恶在恶劣的环境中才更得以彰显。

“文革”伊始,杨绛夫妇也被打成“牛鬼蛇神”,杨绛的专职是扫女厕,钱钟书被剃成“十”字头,杨绛被剃成“阴阳头”,杨绛痛苦万分,连夜做假发套,夏天满头是汗。挂牌游街,女婿自杀,夫妻下放……

老王对杨绛夫妇的境遇十分清楚。老王没有对他们避而远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只好“烦老王送他上医院”,一个“烦”字写出了杨绛的客气,到医院时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却”表示出乎杨绛的意料,“坚决、不肯”都表示老王坚定的态度,“先生”表示老王对“我”和墨存的尊重。杨绛夫妇这样的牛鬼蛇神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反而是老王这个同样的悲苦人把墨存送到医院,还坚决不肯收钱,老王用自己的眼和心看到了杨绛夫妇在文革中遭受的非人待遇,遭受的种种罪过,但是老王无力帮助他们,只有杨绛夫妇用到自己的时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这才是患难之中见真情,再平凡都有温暖。

“我一定要给钱”,因为杨绛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王更不容易,没想到的是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哑着嗓子”表现了老王的亲近,老王没有把杨绛夫妇当作外人,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举动。“笑说有钱”是宽慰老王,让老王放心。老王虽然脑袋慢,此时却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细心,可是老王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是多么细心与体贴呀,只有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处于当时情境中的我们的尊重与同情。

当“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也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老王的细心,杨绛的关心,都使对方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

三、善良如何对待善良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段文字是本文的转折之处,也为下文送香油做了铺垫。杨绛夫妇在当时条件下能不能亲自去问问老王得了什么病?吃了什么药?两个“不知”为下文张力,也是造成杨绛愧怍的重要起因。

老王临死前拼着最后一口气登门送香油和鸡蛋占了全文一半以上的篇幅,是文章的中心事件。有的老师质疑杨绛为什么带着一颗冷漠地眼光写了老王最后的出场。其实,这是对文本的严重误读。两个“直僵僵”、“面如死灰”“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直”“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写尽老王濒死时的生命状态。这样的描写是对老王最后生命状态的真实再现,正是在这样的老王面前,杨绛才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杨绛知道香油和鸡蛋是老王送的。但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明明知道是送的,却说“都给我们吃”,“送”是白送,给不是白给,这样善良与善良之间似乎就有了一层隔膜,隔膜的是杨绛已经有了拒绝白送的意思。

老王只好再次表白:“我不吃。”隔膜再次深化,变成了障壁。杨绛谢了老王的好香油、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老王再次赶忙止住并表白说:“我不是要钱。”既然不是要钱?还有没有其他的?我们再次把老王的话放在全文中考量一下:无亲人、濒死,这样的人需要什么?找个人说说话而已。

“我也赶忙解释”,“赶忙解释”又抢话的意思,这一抢话遮蔽了老王话语中的意思。“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两个“我知道”再次显得杨绛与老王多么生分,杨绛知道什么?知道的就是“你”给“我”鸡蛋和香油,“我”就得拿钱回报“你”。不知道的是什么?此刻的老王还需要钱吗?钱对老王还有用处吗?如果杨绛此时此刻冷静下来,仔细审视一下,细细问问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老王来的真意,可是遗憾的是杨绛并没有弄懂老王来此的真意(老王在终亡时有着巨大的情感需求)。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王已经明白了杨绛的意思,即使自己内心再有精神渴求,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善良的老王无疑做出了善良最高境界尊重选择,当杨绛把“破布叠好还他”时,老王更加清楚了这是送客的意思。于是选择“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直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样的离开,尽管老王内心充满了遗憾、无奈、心酸、悲凉……,但还是尊重了杨绛的选择,尊重了杨绛。

面对这样的老王,杨绛先生怎么做的呢?

恐惧。“我害怕得糊涂了”,看到老王如同僵尸的样子是出于本能的恐惧,或许是真的,因为“糊涂”表现的手足无措的?不一定,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多么心虚,多么言不由衷,开脱、掩饰、辩解的意味很明显。①拒绝。“赶忙解释”“忙去开门”,这两个动作的目的只是想让老王快点离开。后悔。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再次后悔。“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永久愧怍。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四、当我们相遇《老王》

《老王》是杨绛的,也是我们的,也是学生的。我们读《老王》就要尊重文本,尊重杨绛,沉入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作为教学的文本解读,我们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下写作此文的?二是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特殊情感写作此文的?三是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特殊情感的?②人教版八年级上《老王》课后练习题一是这样说的: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是双向的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就是本文很好的切口,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文本的细处、语言的深处探究、发现怎么写老王和杨绛的善良的,还要探究、发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人的善良的。

那些有恻隐之心的人,内心慈悲善良的人,是一处磁场,让所有与之相处的人,都能安定而平静,正如杨绛、老王。慈悲是一种力量,可以拯救许多沉沦在罪恶中的人,正如杨绛写此文反思自己、拯救自己一样。读《老王》就要让《老王》感染许多在尘世迷惘的人。愿尘世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中种植一株莲,把慈悲一起种下。我们只要用阳光和雨露将之浇灌,用善良和温情将其滋养,就会绽放出洁净的花朵。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老王》打动我们的是杨绛先生善于自我反思的真诚!当我们面对老王、杨绛、《老王》就应该好像面临我们人生的镜子,让我们的“愧怍”无处藏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90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