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乡思·别恨·宿命”之我见
赵轶涵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从头到尾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童稚的双眼,看待复杂的大人世界,体验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并随之逐步成长。全书弥漫着一缕淡淡的哀愁、一抹沉沉的乡思,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呈现、对别离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喟叹。
《城南旧事》一向被认为是怀乡文学的代表作,可见它的第一层主题意蕴“思乡”是不难理解的了。作者以一种淡淡的笔触,缓缓的记录下了童年在城南的生活,以一种抒情的笔调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如一江春水缓缓流淌在心间,汪成一股甜甜的亲切。骤马市佛照楼、西草厂、井窝子、新帘子胡同、空草地 这些带有城南特色的古色古香的地方犹在记忆中盘桓;豆蔻、驴打滚儿、切糕、酸枣面儿、印花人儿、珠串子 想起这些城南的小吃依旧让人垂涎欲滴;马铃花、夹竹桃、石榴树、蒲公英、槐树。 这些曾在城南胡同里四处飘香的花草仍散发着浓浓的亲切;咬着辫子想心思的女人(秀贞)、空草地里里落寞的青年、坐在驴背上离我越来越远的奶妈(宋妈)、承诺参加我毕业典礼的爸爸 这些人这些事仍在我脑里徘徊,即便时间逝去再久,也挥之不去。作者静静的描述着她童年生活的地方,带着沉沉的思念,缓缓讲述着那一个个不为所知的故事,轻轻记录下那曾经拥有的温情、经历的岁月。如今一切犹在,然斯人已逝。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笑时带着泪痕的玩伴妞儿、梳着麻花辫的俏丽兰姨娘、爱唠叨的宋妈,还有教我不要怕的亲爱的爸爸,他们都是作者童年的记忆,给予她友情、亲情的可爱的人,也是她对城南最重要的念想。“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与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作者以此表达了她对城南深切的怀念,虽然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表达什么痛苦,却依然让我们读出了那一缕淡淡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城南旧事》的第二层主题意蕴是“别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晓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词贯穿了整部小说,给小说笼罩了一层浓浓的离乡愁绪,将哀愁之情渲染的淋漓尽致。五篇小说也确实表现了离恨的主题。《惠安馆传奇》中的秀贞,与思康恋爱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生下的女儿却被无情丢弃,与丈夫含情离别,与女儿还未见面就已再见,使她最终疯掉,然而内心依旧充满着母爱的温情,充满母爱的力量。她理解不了丈夫不能娶她的处境,也心心想念着她的女儿小桂子,随时准备好找到女儿后与她一起去找思康。这样的秀贞让我们读来十分心酸。而妞儿,就是秀贞天天心心念念的小桂子,从小没有父母的疼爱,忍受着养父的毒打与虐待,让幼小的妞儿从小学唱戏唱不好就要挨打,繁重的劳动也让她变的瘦瘦弱弱,带着泪痕的脸更让我们心疼。在英子的善意的帮助下,她们母女相认重逢了,由于秀贞十分着急,带着刚刚找到的女儿狂奔上火车写出了秀贞着急找夫之情,却因此死在了铁轨上。从此离英子而去。《我们看海去》里的偷儿,因要供弟弟读书,不得不走上偷窃的道路,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最后,被便衣警察逮捕,离我而去。《兰姨娘》里的兰姨娘是个漂亮的时尚的女人,待我友善,而小小的我发现了她与爸爸的不可见人的关系后,为保全母亲的地位,最终成功,于是,温柔的兰姨娘也离英子而去。《“驴打滚儿“》里的宋妈,为生活所迫来我家做奶妈,忽略了对小栓子和丫头子的照顾,结果小栓子因去找赌博的爸爸溺水淹死, 丫头子又被不成器的父亲偷偷卖掉了,宋妈没找到女儿后只得跟丈夫回村,于是,照顾了我几年的宋妈也离我而去。《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的慈爱的爸爸得了肺炎也永远的离我而去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离开前对我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吵嘴,他还小。“宋妈临回老家时对我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兰姨娘临走前对我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现在,“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这轻轻的一个问句,表面.上看似不见情感的波翻浪涌,实则更显哀婉含蓄,更具深沉的离别的感伤。
《城南旧事》的深层次意蕴就是"宿命”。作者笔下的故事都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主人公身上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尤其是中国女性的悲剧。作者在很多情况下都将之归结为不可抗拒的命运。如《惠安馆传奇》里的秀贞与妞儿,虽然秀贞曾经极力的反抗过,她突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甚至未婚先孕,最终还是因为“孝”的观念,与爱夫思康分离,保不住小桂子被人强迫丢弃,她温善仁爱,却不被世俗理解,被这种观念逼得变得疯傻。无辜的妞儿生来就被抛弃还没有亲眼看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她懂事勤快却换来养父的暴打,可怜的她最终找到母亲秀贞后,未得到这几年来她本该拥有的母爱却与她一起惨死在火车轮下。她们都是善良敦厚的人,却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显示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驴打滚儿"》 里的宋妈,朴质忠厚,勤劳持俭,因反抗赌徒丈夫的不成器,出来做奶妈,帮扶家用。没想到几年里,她的儿子小栓子溺水淹死,女儿丫头子被偷偷卖给别人,她有怨无处诉,最终还是得跟着不中用的丈夫回乡下,她的命运是悲剧的,仿佛这样就该是她逃脱不了的一生。《我们看海去》 里的偷儿同样表现出了作者的宿命论,以英子的眼光看来,这个人是善良的,与她推心置腹,他的偷是为了养活老母,供弟弟上学,然而她却在无心无意中“出卖”了这个偷儿,将他推进了悲剧的命运,作者没有把它归结到社会因素,却认为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命运造成的!《兰姨娘》 里兰姨娘与德先叔的离去,是好心的“我”为了帮助母亲,故意撮合的姻缘,却不小心伤了大人们的心,也伤了自己的心,况且谁又晓得这结合后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爸爸的花儿落 了》里爸爸的去世,也是不可抗拒的命运的结果。这就是“命运”!想摆脱厄运,反而掉进陷阱,纯真善良的品行,反而推进了悲剧的进程,更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最终人类还是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啊!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于是,三十几岁的作者以孩童的身份写下了这部小说,在诗一般的深情笔调里,讲述了城南的那些人那些事,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各个人物以及相关人物的事件表现了思乡、别恨、宿命的主题意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体验原先社会的不可抗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