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老师、同学你知道吗?

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

什么时候该教押韵?

这怎么能成为一个问题呢,如果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做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但从教学的角度讲,这样的问题却是个大问题,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有效链接的问题,也反映了语文知识的该如何教,该在哪个学段教,或者说该在哪个年级教的问题,还有该不该在某一个学段全体语文教师教的问题,当然还有语文知识该在哪个学段呈现,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样本与知识点糅合的问题,如此等等。

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老师、同学你知道吗?

今天上午学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一篇铭文,何为铭文?部编教材七下课下注释中只做了这样的交代:“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原来在人教版中对铭文的解释除了以上文字外,还有一句非常重要:“铭文一般是用韵的。”部编教材编者删去这句话,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得理解铭文的体式特点,只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个,只是交代了的铭文可能存在、体现的内容,但并不能说明“铭”这种文体最大的体式特点,“用韵”作为知识点,体现铭文的形式特点也很重要,而这点,教材编者恰恰忽视了。

我要说的问题关键还不在这里,问题是当我问道学生什么叫“押韵”的时候,全班竟然一个知道的也没有,再问“韵”是什么,还是不知道,再问这篇课文好不好读、好不好背,知道好读、好背,但是为什么好读、好背,又不知道了……

我知道,这才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可是这样的教学难点应该在这里出现吗?于是我又问:“小学语文老师讲没讲这个声母、韵母的问题?讲没讲绝句和律诗中的押韵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上学期我也简单提过,只是没有当做重点知识来强调,这里边有我以为的主观问题。这次再次强调,也有我以为的问题,没有对学情做深入的了解。)

全班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说:“好像见(讲)过。”

“那什么是押韵呢?你来讲讲。”

……,不知道。(很多学生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我真的不知道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

“好吧,请同学们再翻到课本《古代诗歌五首》,我们一起读《望岳》。”

我故意重读“了、晓、鸟、小”提醒同学们注意。

再读《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同样如此。

读完之后讲解:押韵就是在文章(包括诗歌)中,为了节奏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者发音相似。押韵的字叫“韵脚”。

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老师、同学你知道吗?

查阅一下资料,看看究竟该什么时候教押韵,所得并无明确的规定、要求,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知道过去的旧体诗,用韵很严格、讲究,这需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以后才能讨论。但是在小学高年级是不是就应该知道:一三五句不管,二四六句押韵,或者每隔一句用韵,大概就可以了。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就应该教这些基本知识呢?

课程标准中没说,教材中没说,专家没说,“押韵”作为“语文知识”该如何呈现在教材中,该在那个阶段的教材中呈现,作为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点该如何链接学生的学习,教师该怎么判断学情,依据学情进行教学,怎么处理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还真是个大问题。

像这样的问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比比皆是,如果不是一个教师从一而终(一直教到底,当然,这样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把握、教授,是语文学科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语文知识的科学化、序列化很难做到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严谨、有逻辑、科学序列,这正是语文最难教的地方,也是语文颇受人诟病的地方。

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老师、同学你知道吗?

《陋室铭》的教学显然是存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教学中依据学情进行糅合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遗漏,对学情的临场分析和把握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必备条件。

《陋室铭》作为一篇铭文,当然读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方法选择。如果我们思考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和对“铭”的定义,是不是可以进行思辨性的群文阅读?当然不是从文体上进行辨别。

虽然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是铭文,但适合七年级的孩子阅读吗?只是知道这个题目有什么价值呢?《金人铭》倒是可以把原文和译文一起呈现给学生读读,体会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194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