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2015年4月13日,我们见识了河南一位老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的辞职信,一时间刷新了朋友圈,辞职信虽只有10个字,但可谓任性、洒脱、勇敢、霸气!让多少老师称赞、羡慕,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点赞。

无独有偶。

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也有一位老师的辞职信,轰动一时,天下皆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封辞职书吧!

【辞职书】——师者情怀

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

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从商老先生恳切的言辞不难看出,这位老夫"才识学浅",而这位聃儿却"才思敏捷";这位老夫"学之有尽",而这位聃儿却"求之无穷";这位聃儿"志远图宏",而他处的环境却"偏僻闭塞",所以要想"剔璞为玉",就得"入周都而求深造"。商老先生辞掉自己先生之职后,又将聃儿推荐给了自己的师兄周太学博士。由此可见这位徒儿有学识,有才情;这位老师有姿态,有情怀。

那么这封辞职书上面提到的这个学生"聃(dān)儿"是什么人?他有何能耐,逼得自己的"老夫"就辞职了呢?这个老师"老夫"又是谁呢?怎么就连个小孩子"聃儿"都hold不住呢?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老聃】——聪慧博学

老聃我们常称其为老子,姓李,名耳,谥号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老聃从小聪慧过人,善思好学,最先从师于商容先生,最喜刨根问底。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聃儿问之至极,先生不敢妄言,聃儿不甘 ;又问其母,母不能答,聃儿仍不甘;再问其家将,家将亦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以至于"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三日不知饭味"。

商老先生虽说"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但遇到老聃这样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博学聪慧过人的徒儿,又怎能奈何得了?

商老先生教授其三年,常常被问得无言以对。面对如此之痴学之徒,商容怎敢误其前程!商老先生思量再三,觉得自己"学之有尽",已没法再胜任"求之无穷"的聃儿的老师了,于是就推荐老聃去周都深造,所以就有了上面看到的那封辞职书。

老聃入周都之后,又从师于博士,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史书典籍无所不览。三年后,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可谓典籍如海,无所不有,老聃在此如鱼得水,一时间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后来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道德经】——万经之王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聃一生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37章之前为《道经》,38章之后为《德经》。其内容涵盖面之广,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军事等多方面学科。《道德经》被尊为修身养德、齐家治国的宝典。

有人说,世界上最厚的书是《老子》,这话不假。这个"厚"字在我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内容丰富,包涵广博;二是文意深奥,内容难解。

老子虽然以隐者著称,但其作品《道德经》在此后的2500多年里从未在人们的视线里隐没。纵观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都解读过《道德经》,如《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都曾对《道德经》做过诠释和品评。汉以后就更不乏其人。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这些足以从侧面说明《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道德经》亦是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今中外名人是怎么评价《道德经》的?

1.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称:“《道德经》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2.唐玄宗称:“《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

3.宋太宗称:“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4.明太祖称:“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5.鲁迅称:“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6.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强调:“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教育启示】——古为今用

01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立德之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最擅长用"水"来比喻人的品性、胸怀。在老子看来至高的品性就如水一样,泽被万物而求静,甘居之下而不争。指导人们力求具备至柔而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引导人们重视品德,像水一样能容纳百川,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02张弛有度 知足常乐——处世之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四、四十六章。

老子认为做人需懂得满足,这样就不会自取其辱,做事需懂得适可而止,这样就不会身陷危境。在老子看来,懂得满足的那种满足,才是长长久久的满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子的"知足常乐"并非我们常人理解的"不思进取",老子旨在教导我们凡事要有度,过犹则不及;凡事要张弛有度,知足常乐,学会智慧生存。所以"知足常乐"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一种生存智慧!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03化繁为简 厚积薄发——为学之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三、六十四章。

老子认为,凡事都要学会化难为易,积少成多,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04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自强之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老子认为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为强大的。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战胜自己,我们只有自知、自胜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智者。

伯乐慧眼,师者情怀!这位老师的辞职书,暧心,有看点!

05欲成其大 必备其德——治国之道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老子》认为,执政者只有肯于居下,才会最终居上;只有肯于退后,才会最终进前,只有肯于不争,才会无人能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无所不争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内圣外王。

最后,我们再回看商老先生的这封辞职书,试想,如果当时的聃儿不好问、不善思,如果当时商老先生不辞职、不推荐,那历史上还会不会有老聃的足迹呢?文化典籍里还会不会有《道德经》的一席之地呢?那商老先生与老聃的师生故事,对我们当今教育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作为学生,又会不会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我是@让语文学习更有趣,谢谢大家的关注与分享!也欢迎大家留言与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218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