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研究所的亮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电)的研究所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杭电研究所的几大亮点:
新质生产力研究院
杭电新质生产力研究院是浙江省首个专门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机构,专注于数字技术研发、转化和政策研究,致力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博士创新站
杭电(海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博士创新站,服务地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了集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
杭电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团队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并在钙钛矿电池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杭电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落户绍兴,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聚焦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打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科研成果丰硕
杭电在科研项目、科技奖励、专利申请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显示了其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
产学研合作
杭电研究所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联合申报项目,获得授权专利,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杭电研究所的这些亮点不仅展示了其在科研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通过这些研究所的努力,杭电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关问答FAQs:
杭电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主要承担哪些研究方向?
杭电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主要承担的研究方向包括:
-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镇化创新模式发展:研究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城镇创新模式的发展,包括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管理等。
- 城镇数字经济发展:聚焦于数字技术在城镇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索数字经济对城镇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 城镇数字社会治理:研究数字技术在城镇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
- 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镇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研究方向旨在助力浙江省的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和效率驱动。
杭电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在碳中和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模组效率提升:研究院的严文生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模组制备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他们提出了使用绿色N1作为钙钛矿前驱体溶剂添加剂的方法,实现了一步法无反溶剂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简化了薄膜制作工艺流程。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小面积电池效率达到23.2%,而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模组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0.98%。
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严文生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团队基于具有低能耗制备工艺的PIN型钙钛矿电池,通过溶剂预埋策略,实现了进一步降低电池制备能耗的目的,并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处理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21.31%,且在老化测试后保持了较高的效率。
多个研究部门和科研项目:研究院拥有七个研究部门和一个产学研合作部,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光伏电池、新型储能电池、低碳与清洁技术等。研究院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在高效薄晶硅电池、加速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等方向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
这些研究进展不仅展示了杭电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撑。
杭电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举措:
校企共建平台:学院与企业共建了联合科研平台,如与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平台,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与产业前沿企业、科技园共建的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科研项目合作:学院与企业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瞄准集成电路产业一线复杂工程问题,开展“定向研发合作”,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赋能、为产业企业发展助力。
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学院构建了科技创新园区,针对集成电路芯片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并与企业共同研制成功相关设备和器件。
成果转化园区建设:围绕集成电路装备与核心器件产业,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举措体现了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