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裁两片袖的画法涉及到服装设计和制版的专业技能,以下是根据杰作网整理的基本步骤:
- 准备工作:根据袖笼的变化修正袖山弧线,确保袖山弧线的吃势保持在2.5~3.5厘米之间,这与面料的厚薄有关。调整袖山高和袖宽来实现这一点。
- 画出基本形状:在袖子前袖宽二等分并做垂线,然后在后袖宽也做垂线。在前袖宽的袖肘线处收进1.5厘米,量出袖口大小,并连线。在袖山处以前后二分之一处为对称轴,把袖山曲线画过来。
- 调整前后袖片宽度:为了使袖缝隐藏在手臂内侧,需要在保持成品袖子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宽大袖片,减小小袖片。在袖子前部加宽,距离曲线2.5~3.5厘米画出曲线平行线。后部加宽时,袖口处10厘米不加宽,以适应西装袖后面的装饰扣。
- 画出小袖片:根据大袖片加宽的量,减小小袖片的相应宽度,确保前后袖山曲线之和与原来不变。特别注意前后两点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 完成画法:画完两片袖后,需要用另一张纸拓下小袖片或大袖片的形状,以便裁剪。在后袖口处可以加上袖开衩。
这些步骤需要一定的服装制版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面料特性进行调整。如果您是初学者,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相关问答FAQs:
如何确定立裁袖的袖山弧线应该有多大?
确定立裁袖的袖山弧线大小是一个涉及到人体工程学和服装设计的过程。以下是根据杰作网得出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测量袖隆弧线:在上衣原型的袖隆弧线上确定A、B、C三点,并量出前袖隆弧线(前AH)、后袖窿弧线(后AH)和前后袖隆弧线总长(AH)的尺寸。
确定袖山高点:根据AH的长度,计算出袖山高点的位置,通常是AH的1/3减去1cm的位置。
画出基础线:从袖山高点向下量出袖长,并根据前AH和后AH的长度画出前侧和后侧的袖山斜线。
作轮廓线:在基础线上根据设计需要调整袖山弧线,通常前袖山弧线在上1/4处向外放出,下1/4处向内弧进,而后袖山弧线在上端的1/4处向外放出,底边的中点向内弧进。
考虑活动量:袖窿宽与胸围尺寸有直接关系,常规是取1/3B作为袖窿宽尺寸,以确保穿着舒适性。袖山弧线长度设计得比袖窿弧线总周长大3~6cm,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调整袖山高:袖山高可以根据抬手角度和袖窿立体高度计算得出,例如最小抬手角度为30度时,袖山高约为14.4厘米。
袖肥形态的确定:袖子为配合不同风格款式,会形成不同的袖肥大小,袖窿弧长不变时的角度变化对袖肥、袖山的影响需要考虑。
袖山弧线的曲度变化:袖窿圈与袖山弧线在立体状态需要形成配对的切面,以确保袖子与袖窿缝合平整,相互之间没有牵扯。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人体测量数据来确定合适的袖山弧线大小。
立裁袖时为什么要在袖山处前、后各增加1.5cm?
在立裁袖时,在袖山处前、后各增加1.5cm是为了考虑缝制时的收缩和调整。这是因为在实际缝制过程中,面料会有一定的收缩,特别是在转角和接缝处。增加额外的尺寸可以确保袖口的形状和尺寸在缝制后与设计相符合,同时也为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余地,以达到更好的穿着效果和舒适度。这种做法是立裁中常见的调整方法,有助于提高服装的整体质量和外观。
立裁袖过程中,袖口尺寸应如何测量和标记?
在立裁袖过程中,袖口尺寸的测量和标记是确保袖子合适的关键步骤。以下是测量和标记袖口尺寸的步骤:
测量手腕周长:使用皮尺围绕手腕最细的部分测量一周,这将是袖口的基础尺寸。
考虑缝份:在实际裁剪时,需要在测量尺寸上加上缝份,通常缝份为1-1.5厘米,以确保袖子可以顺利缝合。
标记在纸样上:将测量得到的袖口尺寸,加上缝份后的尺寸,标记在袖子纸样的底部边缘。确保标记清晰,以便在裁剪布料时能够准确复制。
检查比例:袖口的尺寸还需要根据整体设计的比例进行调整,以保持服装的美观和功能性。
这些步骤是基于一般的立裁袖口测量和标记方法,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设计和款式有所变化。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个人的裁剪习惯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