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几所高校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根据最新的信息,中国海洋大学是该领域的领军高校之一,其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在海水淡化及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浙江海洋大学也有教授如徐兴涛深耕海水资源与能源绿色利用研究领域,并希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海水淡化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则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成本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显示了其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这些高校在海水淡化技术的教育和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关问答FAQs:
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哪些?
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海水淡化膜及其元件关键制备技术,以及高效低能耗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精密制造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旨在大幅度降低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能耗,并探索冷能海水淡化、共价有机框架膜制备、浓海水高值化利用等新技术。
高效膜材料制备: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大通量、高选择性的膜材料,以及高抗污染膜材料,以实现海水淡化的低能耗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基于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混合基质膜的构建,以及天然防污活性物质的应用,以提高膜的性能和稳定性。
光热界面蒸发技术:研究团队探索了基于全纤维素材料的一体化设计,用于太阳能驱动的光热界面蒸发,这不仅实现了高效的水净化,还拓展了光/热能量转换器件在水文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波浪信号的检测。
这些研究方向体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前沿探索和技术创新,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推动相关技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天津工业大学在海水淡化技术上取得了哪些进展?
天津工业大学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023年12月,该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成本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正式立项,项目总经费为6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000万元。该项目旨在通过研发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及元件关键制备技术、高效低能耗高压泵及能量回收装置精密制造技术,形成模块化大型反渗透集成技术,并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目标是实现海水淡化系统运行能耗较常规技术降低20%以上。项目还将开展浓海水生态影响评估及冷能海水淡化、共价有机框架膜制备、浓海水高值化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以推动海水淡化及资源化前沿技术的创新。
天津工业大学还牵头申报的另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碳节能海水淡化及资源化关键材料研发及技术示范”也获得了批准,该项目将解决海水淡化关键反渗透膜材料、低碳节能工艺及海水中超低浓度战略资源提取等技术难题,并为中新两国在生态、环境和能源等科技领域的合作示范起到作用。这些进展显示了天津工业大学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对国家水资源战略的贡献。
除了中国海洋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外,还有哪些高校在海水淡化领域有所贡献?
除了中国海洋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外,还有其他高校在海水淡化领域做出了贡献。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境学院马军院士团队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在膜法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设计合成了超高通量多孔石墨烯膜,并利用低品质热源实现了高效可持续的海水淡化。东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联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自然光的海水淡化技术,创造了“无盐析出的太阳能海水淡化速率”的世界纪录,为绿色、零碳的海水淡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南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袁国秋、曹敏课题组在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了一种模块化的分体式自拒盐海水淡化装置。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国高校在海水淡化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