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党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文件,推动学院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思想铸魂:学校党委通过开展思想铸魂行动,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三全育人”实效,推动“五育并举”,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
组织强基:学校党委深入推进组织强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立体多维的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
创新培养理念:学校党委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注重专业特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创新思政育人活动形式,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党建与德育融合:学校党委探索党建与德育融合新机制,把支部建在学科组上,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实现党建与德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
立德树人的实践指导:学校党委建立党建“五导”机制,即政治引导、学习辅导、思想疏导、生活助导、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组织力。
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党委能够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问答FAQs:
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制度建设在促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中的作用
制度建设是确保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可以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核心业务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制度建设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确保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战略同步规划和实施。例如,学校可以出台相关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以及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制度建设有助于建立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联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业务目标完成情况相结合,可以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种考核机制不仅能够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还能够将党建工作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动力。
制度建设能够强化系统思维,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整体协调。通过构建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和完善党政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机制,可以确保党建与学校发展的各项任务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制度建设通过提供指导、规范、考核和监督等多方面的支持,是促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完善这些制度,学校可以确保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学校党委是如何优化思政课程设置来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的?
学校党委优化思政课程设置的措施
学校党委为了增强思政教育效果,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思政课程设置的措施。加强了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领导,确保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了思政课程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意识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强化了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学校党委还注重了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党委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优化措施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
学校党委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学校党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具体举措
学校党委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党建领航与师德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将师德师风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的职责范围。
思想引领与师德垂范:通过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新任教师的必修内容,确保新教师从入职开始就接受良好的师德教育。
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通过学习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育人智慧,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能力。
人才引进与梯队培育:完善人才引进标准,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制度改革与教师活力激发:通过构建编制和岗位的刚性约束与调整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这些举措体现了学校党委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全面规划和系统实施,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支持学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