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是由中国的学者提出的。具体来说,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和李迪华教授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将其系统构建为理论与方法。海绵城市旨在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这一理念后来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关问答FAQs: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师何镜堂提出的,他在2009年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可持续、生态友好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海绵城市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具体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政府是如何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
中国政府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中国政府为了推广海绵城市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存储、渗透和净化能力,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
政策支持与示范工程:政府通过发布指导性文件和通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技术路线。例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总结了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推广应用。政府还组织开展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示范城市,并给予定额补助,以此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资金投入与激励机制:中央政府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财政支持,通过中央财政补助鼓励地方政府实施相关项目。这种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初期面临的资金压力。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相关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技术研究与标准化:政府支持海绵城市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中国政府不仅在技术和政策层面推动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还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创造了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环境。这些努力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