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调研汇报材料第1篇
自我县进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实施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来,极大地激发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扶贫攻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现将环保部门有关山片区政策衔接落实与项目对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开展了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我县正在组织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生态县。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12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12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13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12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13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有机整合起来,聚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二)要加强指导。上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和帮扶,建议政府建立部门对口扶持的机制,在资金、项目、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培育一批典型,从而实现工作以点及面展开,推动整体水平大提升。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调研汇报材料第2篇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201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在科学圈定的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主战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竞进提质,克难奋进,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为“建成支点”打地基,为“走在前列”补短板。
一、决策科学化,坚持区域综合发展思路统领
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坚持在“一元多层次”战略框架下,科学决策,用区域综合发展的思路统领我省片区扶贫攻坚工作。
(一)用“421”荆楚攻略来指导。2013年初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省委书记李鸿忠正式提出“421”战略(“4”指的是湖北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2”指的是先行先试的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1”指的是省委、省政府自我加压确定的幕阜山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湖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荆楚攻略”。片区市州,结合自身实际,将此战略战术化。大别山片区黄冈市全力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孝感市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武陵山片区宜昌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恩施州着力打造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秦巴山片区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襄阳市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神农架林区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设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幕阜山片区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咸宁市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四个片区市州,正在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从“四化同步”来谋划。省委、省政府主动把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谋划。坚持以特色农业加工为主导谋划片区新型工业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思路,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壮大一产业;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壮大二产业;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壮大三产业。坚持以基础设施为主导、产业为支撑谋划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入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模式,建设“新镇区、新社区、新片区、新园区”。大力推进宽带进社区、进农家的农村信息化,大力推进以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不仅是要求,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按“五个湖北”来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幸福湖北,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连片特困地区。省委提出实现幸福湖北 “十个确保”,第一个确保就是“全面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我省片区扶贫攻坚始终按照这个思路来推进。
(四)以打造新的增长极来要求。四个片区涵盖我省33个县(市),版图面积8.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6.4%;四个片区农村总人口1343万人,约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33%。四个片区犹如待琢的璞玉、蒙尘的宝石、沾泥的黄金,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在片区扶贫攻坚中,省委、省政府郑重提出让四个片区承担起全省“三分之一”的发展份量,努力把连片特困地区变成特别发展地区、特色开发地区、特快发展地区,将四大片区打造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靠各种规划来实施。2013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我省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三个片区实施规划和幕阜山片区规划。省片区办、省政府新闻办联合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四个片区规划。6月,省扶贫办、省发改委按省政府要求批复了33个片区县(市、区)实施规划,并举办片区规划解读培训班。以省、县规划批复为标志,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与此同时,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联合编制《湖北省片区产业扶贫规划(2013—2015年)》,为片区脱贫致富绘制产业发展“地图”。省、市各行业部门积极编制专项扶贫规划、年度扶贫计划,为片区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寻找归宿。
二、推进全面化,上下联手发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片区扶贫攻坚,上下联手,着力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
(一)深入调研指导。在科技部、国家民委、住建部等片区牵头单位带头深入片区调研的同时,省四大家领导深入片区,问需于民,问计于基层。省委书记李鸿忠深入黄冈调研,强调抢抓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机遇,以城镇化引领“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深入秦巴山片区专题调研指导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省长王国生多次深入恩施市龙凤镇,实地调研指导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其他省委常委均积极深入各自联系点调研指导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省人大领导先后5次深入我省四大片区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省政协领导先后赴十堰、咸宁调研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并就扶持政策、发挥生态优势等形成提案。省领导带头调研,解剖“麻雀”,为有力推动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二)分片现场推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4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统领,以大战略、大目标为要求,以“四个领先”为动力,推进我省扶贫开发。武陵山片区先后召开支持恩施州加快发展现场会、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以及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建设现场推进会,强调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以务实之举加快推进试点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强调,片区扶贫攻坚要科学谋划,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产业支撑,提升发展动力;创新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推进会议要求,立足新起点,集中攻难点,全力抓落实,力争走在全省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前列。各片区牵头部门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科技厅、省住建厅、武汉铁路局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协助推动片区扶贫攻坚。
(三)全社会帮扶促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已经成为片区推进工作的一种模式。2013年,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8部委办联合发文,实现中直单位定点帮扶我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农业部对口帮扶恩施州,直接投入资金1386万元。国家烟草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5家中直机构和33家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十堰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亿多元。华中农业大学与建始县签订定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年)》。省片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继续深化“616”、“1+1”、“1321”、村企共建等对口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加大片区支持倾斜力度。省委政研室、省人社厅、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文化厅、省残联、省妇联、省统计局、省政府金融办、省供销社、人行武汉分行等部门出台了支持片区扶贫攻坚意见和年度计划,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等部门编制了专项扶贫规划。襄阳市自确定秦巴山南河流域连片特困地区以来,市级财政先后拿出2000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并整合行业部门资源进行帮扶。宜昌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支持秦巴山南麓兴山、远安两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时出台《关于加强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意见》,以“一起过上好日子”为目标,着力实施“十大社会扶贫工程”。武陵山片区继续落实对口市支持少数民族县市政策。幕阜山片区黄石市安排2000万专项帮扶资金,支持阳新县片区工作。咸宁市“北三县”结对支援“南三县”,实现合作共赢。
(四)检查考核督办。十堰市在全省率先制定《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的要求,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咸宁市制定《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促进发展机制考核试行办法》,加强考核督办,把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奖惩。2013年11月至12月,省委督查室采取实地督查与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四个片区和省直有关单位进行全面督查。
(五)试点先行探路。继续深入推进7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为推进四个片区扶贫攻坚提供示范。按照李克强总理指示精神,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恩施州恩施市围绕“移民建镇、扶贫搬迁、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扶贫综合改革试点。秦巴山片区召开现场会,推广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协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柴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柴湖振兴发展,为插花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小康树立样板。
(六)区域协作推动。以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建立湘鄂两省、湘西恩施两州、龙山来凤两县政府跨区域推进协调机制,确立“三同”、“三新”、“十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扎实践行“四个领先”要求,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13年10月,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围绕“加快大别山区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进行研讨。2013年11月,全国政协农业界委员赴麻城考察大别山片区工作,并在安徽阜阳召开座谈会,推动大别山片区跨省协作。2013年12月,在支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民委、国家开发银行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合作协议,金融支持片区扶贫攻坚通道已经打通。武陵山片区恩施利川与重庆石柱建立优势特色产业连片开发协作区建设、大别山片区旅游共建示范区试点建设、秦巴山片区丹江口淅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跨省协作示范区建设正紧张有序推进。幕阜山片区巧借“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东风,将经济触角伸展到片区内外。目前,一个重视协作、主动合作、谋求共赢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三、政策项目化,集中火力落子布局
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片区市州制定支持政策,落实项目资金,集中火力支持四大片区打歼灭战。
(一)支持政策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有关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片区的扶持政策分别为10条、20条、21条和15条,从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扶持政策得到落实。片区层面,2013年省直有关部门落实武陵山片区11县(市)扶持资金53.34亿元,县平4.8亿元;落实大别山片区8县(市)扶持31亿元,县平3.88亿元;落实秦巴山片区10县(市、区)扶持资金54.1亿元(含南水北调专项资金20亿元),县平5.41亿元;落实幕阜山片区4县扶持资金15.62亿元,县平3.9亿元。。省直部门层面,2013年,省发改委落实投资46.77亿元,省国土资源厅落实国土整治资金27.1亿元,省林业厅落实中央和省级投资20.61亿元,省水利厅落实33亿元投资计划,省住建厅落实危房改造资金15.1亿元。省交通厅在利川专题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建设推进会,大力推动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教育厅向片区县(市)安排农村教育各类专项资金41.25亿元,占全省教育资金总量的46%。省民政厅安排片区低保资金24.1亿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省妇联积极抓好29个贫困县50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省残联投入3072万元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省民宗委安排787万元支持武陵山试验区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省人社厅年内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11.7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1.31亿元支持扶贫开发。省农业厅争取各级资金10.6亿元支持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和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省商务厅切块1960万元用于片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省文化厅为每个片区县(市)配备流动图书车1台。省卫计委投入专项资金56亿元,其中用于疾病防治52.8亿元。省国资委启动“千企帮千村”工程。省地税局出台支持片区扶贫攻坚税收政策32条,省统计局、省工商局发挥各自职能,支持片区扶贫攻坚。省旅游局支持片区36个旅游项目,落实资金1570万元。省移民局落实资金2083万元,在每个片区县(市)选择1个移民集中安置村实施整村推进。省政府金融办引导民间资金发起建立村镇银行41家,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327家。省供销社安排片区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建任务400家,改建任务950家,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12.5万元。2013年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共安排四个片区10.79亿元,比2012年增加26.3%,仅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落实9900万元,撬动扶贫贷款33亿元。
(二)重大项目稳步实施。秦巴山片区十堰市将2013—2015年片区十大工程、83个重点项目细化分工,分别由市四大家领导和48个部门和各县(市、区)推进落实。目前,十堰市已完成列入秦巴山片区交通扶贫规划项目投资85亿元,占项目估算总投资的51.6%。襄阳市南河片区(南漳、谷城、保康)实施重点项目757个,完成投资779.36亿元。武陵山片区恩施州启动实施“百亿投资新增行动”和“每月10个重点项目落地行动”,青树林新区、来凤科教示范园、建始新城区、巴东溪丘湾生态经济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宜昌市长阳、秭归、五峰三县开工和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香溪长江公路大桥、茅坪翻坝物流园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大别山片区黄冈市在建亿元项目49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孝感市把片区扶贫攻坚与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片区建设项目化,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幕阜山片区咸宁市每季度组织一次片区重大项目建设拉练检查,倒逼项目建设提劲加速。黄石市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将幕阜山片区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年度分解,目前已经启动项目54个,完成投资10.5亿。
四、成效多样化,发展后劲日益凸显
2013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片区扶贫攻坚成效明显,我省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片区扶贫攻坚典型发言。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2013年,四个片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亿元分别比2012年分别增长约18%、40%、20%,片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综合效益明显。2013年1至10月,恩施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68亿元,同比增长29.4%,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比去年增加100亿元以上。宜昌市五峰、长阳、秭归三县有望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亿元、100亿元、95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0.9%、14%、13.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亿元、5亿元、6.18亿元,同比增长34%、28%、23.4%。2013年,全省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323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2%。黄冈市大力实施“个十百千”工程,打造了粮食、油料、奶牛、纺织等10个百亿产业,已形成了产业集群31个,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链。
(二)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2013年,预计片区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贫困发生率约为32%,比2012年下降3%。预计片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约为12%、1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13年,四个片区实施雨露计划培训约5万人次,培养一批有一定技能的外出务工农民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施一批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等工程,预计完成扶贫搬迁1万户,4万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襄阳市启动实施村庄建设、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生产及生活条件改善项目28个,完成总投资12亿元。宜昌市秭归、长阳、五峰三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以上,有卫生室的行政村达到100%,贫困地区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大部分贫困乡镇建设了文体综合服务站,每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三年解决安全饮水近100万人;自然村通电率100%;自然村通公路率73%,通客运班车率66%;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约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
(四)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四大片区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64%。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孝感市孝昌县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已完成计划投资2.96亿元。襄阳市保康县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对136.81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完成封山育林1.6万亩,人工造林0.2万亩,国有中幼林抚育1.4万亩。神农架林区完成湿地保护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修复,对大九湖湿地实施整体搬迁,湿地植被已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态环境。
(五)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资金整合机制。黄冈市以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老区连片开发项目、整村推进重点村为平台,采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建设,引进市场主体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的形式,2013年以来,共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0.9亿元。建立市校战略合作机制。黄冈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强化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在投融资机制,土地、林地流转,考评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要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政府金融办和各银行积极探索金融扶贫路子,在强化信贷投入、落实信贷扶贫政策、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服务和改善金融生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四个片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6亿元,同比增长17.7%。同时,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四个片区接入现代支付系统的乡镇银行机构达2098个,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站1244家,大小额支付系统延伸乡镇覆盖达51.23%。咸宁市出台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方案,产业发展基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按1:5捆绑投放。十堰市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十堰市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秦巴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飞地经济”机制。宜昌市五峰、秭归、兴山、远安、夷陵等5个县区分别在宜昌市高新区、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有11处“飞地园区”或“飞地项目”,实行基础共建、产业共育、环保共担、利益共享。建立廉政建设防控机制。十堰市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十堰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为片区扶贫攻坚筑牢了廉政防线。
2013年片区扶贫攻坚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同时,规划项目如何落地、资金如何整合、推进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待破解。展望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指示要求,创新六大机制,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片区实施规划为平台,以片区推进办法为抓手,狠抓片区扶持政策落实,狠抓项目资金落地,加快区域发展步伐,构建科学片区监测体系,继续谱写我省连片特困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调研汇报材料第3篇
2015年11月27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坚持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因此,为了调查当地脱贫攻坚战路情况,详细了解当地村民生活发展状况。今天我们的三下乡团队在禾牧生态农庄另一位负责人潘总的带领下,来到窑冲村村委会,村书记热情招待了我们。
虽然我们事先通过潘总通知了我们来访的事情,但是书记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好在我们沟通一会之后也就放松了。通过和书记的交谈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从2014年至今,村民的居住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实施贫困补助带动就业使得贫困数量大量减少,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从开始时约80户左右的贫困户到现在已经基本消除。此外书记还提到禾牧生态在窑冲村起到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去创新种植方式,人民的收入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生活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地还有另外一个名为华安美的企业,是一个养殖羊的产业。还有一大片桃园,更是表现出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