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凄凉多少闷》赏析
“触目凄凉多少闷”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在别离后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愁绪。”触目”意味着眼中所见,”凄凉”形容景象的萧条和心情的忧郁,”多少闷”则传达了这种感受的深远和沉重。整句话营造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和痛苦,反映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牵挂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相关问答FAQs: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除了’触目凄凉多少闷’之外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的情感表达
除了“触目凄凉多少闷”这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忧闷之外,《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还有其他句子深刻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在这首词中,欧阳修通过闺中思妇的视角,抒发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孤独感。
-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反映了思妇对于爱人远去的无奈和对音讯全无的焦虑。
-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通过夜晚风吹竹叶的声音,传达了思妇心中难以言喻的怨恨和愁苦。
-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描述了思妇在孤独中辗转反侧,希望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但梦境却总是破灭,连唯一的慰藉——微弱的灯光也熄灭了,加深了她的绝望和无助.
欧阳修在创作《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时是如何描绘离别场景的?
欧阳修在创作《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构建,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在描绘离别场景时,他首先提到“别后不知君远近”,直接传达了主人公与爱人分离后的茫然和焦虑,不知对方的具体位置,这种未知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愁绪,通过“渐行渐远”和“水阔鱼沉”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与爱人之间联系的逐渐断裂,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助和绝望。
欧阳修还巧妙地利用环境描写来强化离别情绪,如“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通过夜晚风声中竹子的声响,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每一片飘动的竹叶似乎都在传递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反映了主人公在孤独中试图通过梦境寻找爱人的身影,但梦境的破碎和油灯的熄灭象征着现实中希望的破灭,加深了离别带来的无尽哀伤。
通过这些描绘,欧阳修不仅展现了离别的物理距离,更深入地挖掘了心灵上的隔阂和情感上的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有哪些意象被用来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的思乡意象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作品,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意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渐行渐远渐无书:这个句子中的“渐”字反复出现,传达了思妇对于远方亲人脚步渐行渐远的无奈感受,以及随着距离的增加,书信断绝的孤独和焦虑。
水阔鱼沉何处问:这里的“水阔”和“鱼沉”不仅形容了物理上的遥远和通信的中断,也象征着思妇心中无法跨越的距离和对家乡音信的渴望。
风竹秋韵: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尤为清晰,成为思妇心中离愁别恨的回响,这些自然声响触动了她对家乡的思念。
梦中寻:思妇在梦中寻找远方的亲人,但梦境总是难以成真,这种对团聚的渴望和现实中的失落形成对比,加深了思乡的情感。
灯又烬:残灯熄灭,象征着希望的破灭和长夜的无尽,反映了思妇在孤独中度过的漫漫长夜,以及对家乡温暖灯光的向往。
通过这些意象,欧阳修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和期待的意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思妇深切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