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的社区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上。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院制及“服务中心—社区—公寓—管理单元”社区制双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旨在为学生打造集政策咨询、事务办理、学习研讨、服务保障等于一体的集成化智能化服务中心,并推动机关干部、班导师、辅导员等育人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学校还与周边的11个乡(镇、街道)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长期全面、深度合作。这些措施显示了大连民族大学在社区管理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实践。
相关问答FAQs:
大连民族大学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杰作网中并未直接提供关于大连民族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具体信息。根据搜索到的一般性描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党建引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强化“一岗双责”,确保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实现整合协同。
队伍入驻:包括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以及选拔专任教师担任学业导师等。
专业服务引入:在学生社区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管理和服务集成: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优化学生诉求处理流程,确保师生诉求能够得到有效响应和处理。
育人环境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团)组织对社区楼宇、楼层的全覆盖,强化组织育人功能。
功能型党委成立: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委,构建协同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服务入口,提升服务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上述内容是基于杰作网中提供的一般性描述,并非专门针对大连民族大学的具体实施细节。如果需要了解大连民族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详细信息,建议直接咨询该校相关部门或访问官方网站获取最新资料。
大连民族大学如何通过社区管理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连民族大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通过社区管理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组织建设和民族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制定民族工作计划,确保有组织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民族政策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从而铸牢共同体意识。
增进文化认同: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宣讲活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和谐氛围。
加强网格管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组织党员、居民共同商议解决居民诉求,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技术手段,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优化空间共聚条件:合理规划社区空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社区环境,提升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升社会共治能力:强化多部门协作,建立协商议事委员会,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措施,大连民族大学可以有效地在社区管理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大连民族大学与周边乡镇街道合作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大连民族大学与周边乡镇街道的合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大连民族大学与大连市11个乡(镇、街道)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干部培训工作和特色社会服务工作。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学校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项目攻关,进行土特产的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如大樱桃、人参、海参等,以支持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文化教育合作:大连民族大学与宽甸满族自治县合作,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挖掘高句丽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红色旅游,并协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教育和人才培养: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定向培训服务,建设民族文化学校,帮助提升当地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些合作项目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振兴和发展中发挥高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通过这些合作,大连民族大学与周边乡镇街道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