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钱多少敌尚书”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意指官员的额外补贴(料钱)丰厚到足以与尚书(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相比。这反映了唐代某些官员除了正式俸禄之外,还能获得额外的物质利益,显示了当时官场中的某种经济现象。在杰作网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这句诗的详细解读,但可以推断这是对白居易时代官场经济状况的一种描述。
相关问答FAQs:
唐朝官员的额外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唐朝官员的额外收入形式
唐朝官员的额外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职田:唐朝政府给予官员的耕地,官员可以出租或自行耕作,以此获取收入。
- 力课:唐朝官员还享有人力服务的福利,即朝廷为官员提供的无偿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通常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徭役。
- 赏赐:官员因功绩或特殊事件可能获得皇帝的赏赐,这些赏赐可能包括金银、丝绸、田地等财物。
- 灰色收入:官员在职权范围内可能通过各种非正式途径获得额外收益,例如接受贿赂、操纵市场等。
这些额外收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官员的正式俸禄,提高了他们的总体收入水平。其中,职田和力课是官方明文规定的福利,而赏赐则视官员的个人表现和皇帝的意愿而定。灰色收入虽然未被法律明文允许,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
唐代官员的正式俸禄和额外收入之间有何差异?
唐代官员的正式俸禄
唐代官员的正式俸禄主要包括禄米、俸钱、职田等。禄米是按年度发放的谷物,俸钱则是货币形式的俸禄,职田是分配给官员的土地,其收入可以作为俸禄的补充。唐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品级有所不同,京官的俸禄通常优于外官。
唐代官员的额外收入
唐代官员的额外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特权和非正式渠道。例如,官员可能通过管理公共事务、司法审判、征税等职务获得贿赂和回扣。官员还可能通过对其管辖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私人控制和开发来获取收益。官员的家庭成员和亲信也可能因为官员的权势而获得经济利益。
差异分析
唐代官员的正式俸禄是官方规定的、合法的收入,而额外收入则是非正式的、有时甚至是非法的经济利益。正式俸禄通常透明且有一定的稳定性,而额外收入则更加隐蔽和多变。额外收入可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白居易诗句中提到的’料钱’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料钱”通常指的是官员的差旅费用或者是用于公务活动的经费。这个词语出现在白居易的诗作《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中,诗句为“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这里的“料钱”是指王司马在建任过程中用于各种公务开销的资金。在唐代,官员在任职或执行公务时,会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些经费用于支付交通、住宿、办公等费用。白居易在这句诗中通过比较“料钱”的多少,间接反映了不同官职之间的待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