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原文及字数
《问说》是清代刘开的作品,收录于《孟涂文集》中。根据杰作网,《问说》的原文内容如下: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关于字数,由于杰作网中并未直接提供《问说》的字数统计,我无法直接给出确切的字数。古文的字数计算包括所有的汉字,不包括标点符号。如果需要精确的字数,建议直接计数原文中的汉字数量。根据提供的原文内容,字数应该在五百字以上。
相关问答FAQs:
《问说》出自哪位作者的著作?
《问说》的作者
《问说》是清代文学家刘开的作品。刘开通过这篇文章阐述了学习与提问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好学的人必须勤于提问,以便拓宽知识面和解决疑惑.
《问说》主要讲述了哪些观点?
《问说》的主要观点
《问说》是清代文学家刘开的作品,主要阐述了关于求学和提问的重要性。刘开在文中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认为学习和提问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没有疑问就无法深化理解,没有提问就无法拓宽知识面。
刘开强调,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学识增长,提问都是一个关键环节。他提倡学习者应该不择对象地提问,无论是那些在某方面超越自己的人,还是那些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甚至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通过提问,学习者可以破除疑惑,获得新知,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刘开还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虽然有学问但不善于提问的现象,这种态度限制了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他鼓励人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勇于质疑,不断追求真理。
《问说》通过强调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传达了一种积极探求知识、不断自我完善的学术态度。
《问说》中提到的‘好问’对现代学习有何启示意义?
《问说》中的“好问”精神
《问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阐述学习方法的重要篇章,其中强调了“好问”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它提倡学习者应该积极发问,无论是对于比自己高明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还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都应该通过提问来增进理解、拓宽视野和解除疑惑。这种学习态度鼓励开放心态和批判性思维,认为只有不断质疑和探索,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识掌握和智慧的提升。
现代学习的启示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问说》中的“好问”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现代学习者要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不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寻求答案和解释。“好问”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向不同领域的专家提问,可以促进知识的综合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它还强调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学习者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提问来纠正错误和深化理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好问”更是成为筛选和整合海量信息的有效工具。学习者通过提问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学习需求,避免无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好问”也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持续提问和学习成为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问说》中的“好问”不仅是古代学习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学习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激励着每一位学习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探索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