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是中国传统词牌之一,具有多种变体。根据杰作网显示,西江月的正体以柳永的《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标准,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还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在历史上,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其调名取自李白的诗句。唐五代时期,西江月调起源于民间流行歌曲,后来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完善,脱离乐谱成为文学范式。
至于西江月的具体数量,杰作网中并未提供确切的数字。从历史文献来看,西江月作为词牌,有众多词人使用,包括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相当可观。如果需要详细统计西江月的所有作品数量,可能需要查阅专业的词选或数据库资源。
相关问答FAQs:
西江月词牌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西江月词牌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西江月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被用作词牌。它的名称可能来源于李白《苏台览古》中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月调大约在唐五代时期形成,最初是民间流行歌曲,后来融入法部道曲,最终发展成为文人创作的文学形式。唐五代时期的西江月存词数量较少,而宋代则是西江月词调发展的鼎盛时期,格律、音韵、句式等得到统一和发展,涌现了大量著名词人和作品。
宋代的西江月词牌通常是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采用两平韵加一叶韵的结构。这种形式在柳永和苏轼的作品中得到典型体现。西江月词牌的变体包括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宋代以后,西江月词牌的异名词作开始出现,但并不普遍。
宋代以后,西江月词牌的发展情况如何?
宋代以后西江月词牌的发展
宋代以后,西江月词牌继续在词坛上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虽然相比宋代词人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有词人采用这一词牌进行创作。西江月的格律在宋代已经较为固定,通常为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加一叶韵的结构。这种简洁明快的形式使得西江月适合表达多种情感和景致。
在元代及后续时期,西江月词牌的使用不如宋代频繁,但仍有一些词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例如,吴文英和赵以仁等词人在其作品中对西江月的格律进行了变奏,创造了不同的变体。这些变化体现了词人们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努力。
总体来看,宋代以后西江月词牌虽然没有像宋代那样繁荣,但它依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词牌,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除了柳永之外,还有哪些知名词人写过西江月词?
知名词人及其西江月作品
除了柳永和辛弃疾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宋代词人也创作了著名的《西江月》词作。以下是一些例子:
苏轼: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
刘过:他的《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胜利在握的豪情壮志,支持当时的北伐政策。
司马光:他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是一首艳情词,通过对宴会中舞妓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女性美的赞赏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朱敦儒:他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这些词人的《西江月》词作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词人在同一词牌下的多样化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