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北征》一诗全文共七百字,分为一百四十句.
相关问答FAQs:
《北征》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北征》诗歌内容概述
《北征》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这首诗通过杜甫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到家后的感受,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首先描述了杜甫辞别朝廷时的忧虑心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在归途中,杜甫见证了战争留下的废墟和百姓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到家后,杜甫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与家中贫困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战乱对普通人家的巨大影响。
杜甫在诗中还提出了利用回纥兵力对抗叛军的战略建议,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诗的结尾部分,杜甫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变化,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待和对唐肃宗的忠诚。
整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记录,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文学成就.
《北征》中有哪些著名的诗句或段落?
《北征》中的著名诗句
《北征》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个人遭遇。以下是《北征》中一些著名的诗句: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战乱破坏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战乱何时能够结束的渴望。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在描述旅途中的自然风光时,诗人展现了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这句诗深刻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寒月下的白骨成为了战乱残酷的象征。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皇帝和国家命运的关切,希望战乱能够早日结束,国家恢复和平。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通过回顾自己曾经的困境和对比历史上的相似事件,诗人揭露了当时朝政的腐败和奸臣的残忍。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这些诗句,读者能够感受到唐代中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在创作《北征》时是处于哪个时期?
杜甫创作《北征》时处于唐朝的盛唐时期,具体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的闰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