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全文
《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解析
《兵车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通过描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杜甫对唐玄宗穷兵黩武政策的强烈批评。诗中“车辚辚,马萧萧”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战争的紧张气氛,而“耶娘妻子走相送”则展示了民众对亲人出征的不舍和担忧。诗中通过征夫的口述,揭露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对人民生活的沉重影响,如“边庭流血成海水”和“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生男成为战争牺牲品的悲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关问答FAQs:
《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场景?
《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这句话描绘了战争给边境地区带来的惨烈景象。这里的“边庭”指的是国家的边疆地带,而“流血成海水”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中士兵伤亡惨重,血流成河的悲惨状况。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杜甫对当时战乱频繁、人民遭受极大苦难的深刻同情和批判。通过这一生动的比喻,杜甫传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兵车行》反映了唐朝哪些社会问题?
《兵车行》反映的唐朝社会问题
《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它深刻地反映了唐朝时期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
连年征战的苦难:诗中通过描绘士兵离别家园、长途跋涉、以及边疆战争的惨烈景象,直接揭露了唐玄宗时期对外扩张政策导致的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兵役制度的不公:诗中提到士兵从年轻时就被征召从军,有的甚至到老还未能退役,这种长期的兵役对个人家庭生活的破坏,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公和对普通民众的剥削。
赋税繁重:诗句“租税从何出”暗示了由于战争的持续,国家对百姓的税收加重,普通农民为了缴纳租税不得不承受极大的经济压力,这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诗中“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反映了战争导致男性死亡率极高,家庭更愿意拥有女性成员,这种现象在传统重视男性后代的社会中非常反常,显示了战争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
边疆荒凉与民族矛盾:诗的结尾部分提到青海头的古战场,白骨无人收,新鬼旧鬼相扰,这不仅描绘了战争的荒凉景象,也隐含了民族矛盾和边疆治理的问题。
《兵车行》通过具体的人物命运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深刻地批判了唐朝晚期的政治军事决策,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杜甫在《兵车行》中是如何体现反战思想的?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接的情感表达,深刻地体现了其反战思想。诗中,杜甫描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展现了出征士兵的悲壮场景,以及“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揭示了士兵长期征战的艰辛和家庭的破碎。通过这些描写,杜甫传达了对战争非正义性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破坏性的强烈批判。
杜甫在诗中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如“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中,诗人批评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并暗示这种行为违背了民心。通过这些诗句,杜甫呼吁社会反思战争的代价,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停止无谓的征战,转而关注民生和国内发展的愿望。
杜甫在《兵车行》中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战死者和离散家庭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决策的直接批评,有力地传达了其反战立场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