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开展C*(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是美国的大学和计算机公司。在1958至1965年间,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大学和计算机公司为中心,开展了软件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例如,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学系统。美国IBM公司的沃斯顿研究中心也在1958年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这些早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C*后续发展的基础。
相关问答FAQs:
C*概念首次提出是在哪一年?
C*(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具体来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60年代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ed Teaching Operations)。有关C*的研究文章也出现在1972年的会议论文集中。这些早期的系统和研究标志着C*概念的诞生,并推动了后续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1966年斯坦福大学研发的IBM1500教学系统具体是什么?
IBM 1500教学系统概述
IBM 1500教学系统是由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发的,旨在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该系统基于IBM 1130或IBM 1800计算机,支持多达32个学生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了多样化的视听设备。IBM 1500系统是第一个由单一制造商生产的集成学生终端配置系统,提供键盘和光笔响应模式、CRT基础图形、音频以及静态电影投影等功能。
技术特点与应用
IBM 1500系统的教学环境是虚拟学习环境历史上的一个现代步骤。大多数教育编程工作是通过专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Coursewriter完成的。该系统的实验原型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测试,随后生产版本安装在超过30个地点,但由于资金支持难以维持,IBM对该系统的承诺虽然广泛却短暂。IBM 1500系统在当时展现出的能力在1990年代的微计算机系统中尚未得到支持。
影响与意义
IBM 1500系统的开发标志着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它展示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潜力,并为后来的教育技术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尽管该系统的商业化和持续运营遇到了挑战,但其在教育创新方面的贡献仍然值得认可.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在C*研究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其他国家在C*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在计算机辅助干预(C*)领域也有着显著的研究贡献。例如,中国在C*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展现了积极的态度和成果。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医疗影像分析和计算机辅助介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推想医疗团队在MICC* 2022的两大国际挑战赛中包揽冠军,展示了在肺动脉结构分割和肺气管支气管自动分割算法方面的先进技术。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C*研究方面的实力,也为全球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在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C*)方面也有所建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C*指数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良好态势。这表明中国在标准化和认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在C*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医疗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些贡献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