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全文多少字

留侯论全文

《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圯上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全文如下:

留侯论全文多少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这篇文章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通过对张良的分析,阐述了忍耐和深远志向在成就大业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问答FAQs:

《留侯论》中提到的’忍小忿而就大谋’具体指的是什么?

“忍小忿而就大谋”的含义

“忍小忿而就大谋”这句话出自苏轼的《留侯论》,用来形容张良在年轻时能够忍受个人的小怨恨,从而成就远大的谋略。在《留侯论》中,苏轼通过这个成语赞美了张良的忍耐和远见,指出张良在面对羞辱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不因一时的愤怒而失去理智,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大事上,最终成为汉初三杰之一,辅助刘邦建立汉朝。这句话强调了在追求长远目标时,有时需要暂时忍受一些小的不满或挫折,不因眼前的小事而影响到整个计划的实施。

《留侯论》中提到的’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策略如何应用于现代社会?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策略的现代应用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这一策略出自《留侯论》,意指培养和保持自身的全部实力,同时等待对手力量衰减的时机。在现代社会,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商业竞争、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国际关系等。

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在商业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投资研发和市场扩张来”养其全锋”,同时观察竞争对手的动态,寻找对方的弱点或市场变化。当竞争对手因为各种原因(如市场饱和、内部管理问题等)出现疲态时,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资源和优势迅速出击,占据市场先机。

个人职业规划

个人在职业发展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策略。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扩大人脉和提升专业素养,个人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适当的时机,如行业变革或职位空缺时,个人可以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抓住机会,实现职业上的飞跃。

国际关系的考量

在国际舞台上,国家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借鉴这一策略。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国内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来维持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争端或竞争中,国家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力量,或是通过外交手段等待对手出现失误,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强调的是耐心和实力的积累,以及适时行动的智慧,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同时敏锐洞察外部环境,个人和组织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留侯论》中提到的’项羽为何会失败而刘邦成功?

项羽失败与刘邦成功的原因

《留侯论》中分析了楚汉争霸期间项羽失败而刘邦成功的原因。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不能充分信任和利用身边的谋士如范增。项羽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策略上显得不够圆滑,例如他焚烧秦朝宫殿、滥杀无辜,这些行为使得他失去了民心。

相反,刘邦虽然军事才能不如项羽,但他擅长用人,能够听取并采纳谋士如张良、萧何等人的建议。刘邦能够顺应时势,团结各方力量,包括韩信、彭越等将领,以及笼络人心,这些都是他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刘邦在战略上更加灵活多变,他能够在不利情况下保持耐心,等待时机反击。在楚汉鸿沟会盟后,刘邦背弃盟约,迅速进攻项羽,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围困项羽,迫使其自刎,从而结束了楚汉争霸。

项羽的失败在于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和政治上的失误,而刘邦的成功则得益于他的谦逊、用人之道以及灵活的战略战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69657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