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全文
《超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相关问答FAQs:
《超然台记》中提到的’超然’具体指什么?
“超然”的含义
在《超然台记》中,”超然”指的是超越世俗纷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在和解脱状态。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阐述,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种超然的境界不仅体现在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也体现在对情感纠葛的超脱,以及对社会政治风波的淡然处之。通过建造超然台并写作《超然台记》,苏轼展现了他对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深刻理解。
《超然台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这篇文章,苏轼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文章展现了苏轼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观,即使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他也能保持乐观和宁静的心态。
苏轼在文中提到,无论是品尝简单的食物还是欣赏自然景观,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他认为,人们往往因为欲望无穷而感到痛苦,因为外在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忧虑,但如果能够超越这些束缚,就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平静。
苏轼在《超然台记》中也流露出一些内心的苦闷和失意。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但他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选择接受现实,积极适应环境,并在新的地方寻找生活的美好。他的这种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以及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发现乐趣的能力,是他超然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苏轼在《超然台记》中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顺应自然、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人生哲学,这种态度不仅帮助他个人在逆境中保持平和,也给后世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超然台记》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意义?
《超然台记》的现代启示意义
《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超然台及其周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应对压力与挑战:现代社会节奏快速,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超然台记》提醒现代人,应该学会超越物质追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促进个人成长:苏轼在文中提到,通过调整心态,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实现自我完善和身心愉悦。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鼓励自我提升和内在成长的动力。
倡导健康的价值观:在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超然台记》提倡的超然态度有助于人们建立更为健康和平衡的价值观,不再单纯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生活质量。
改善人际关系:苏轼在文中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际交往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帮助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激发创造力:当人们能够跳出狭隘的思维框架,以超然的视角看待世界时,更有可能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这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非常有益的。
《超然台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部能够指导现代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心灵宁静和生活智慧的哲学指南。通过学习苏轼的超然态度,现代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