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作品,根据杰作网,这篇文章通常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尽管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屈原与太卜郑詹尹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屈原在被流放期间对人生道路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全文充满了激愤的情绪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屈原对于当时社会黑暗腐败的愤慨以及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以下是《卜居》的全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这段古文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楚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问答FAQs:
《卜居》中提到的’太卜郑詹尹’是什么角色?
太卜郑詹尹的角色
在屈原的作品《卜居》中,”太卜郑詹尹”是指担任太卜职务的郑詹尹。太卜是古代中国负责占卜事务的官职,属于朝廷中的高级职位,主要负责祭祀、战争等重大活动的占卜工作。郑詹尹作为太卜,在文中扮演了接待屈原并为其占卜的角色。屈原在遭受流放、心情困惑之际,前往求教于郑詹尹,希望通过占卜来解答自己内心的疑惑和未来的方向。
《卜居》反映出哪些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
《卜居》反映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
《卜居》是屈原的作品,通过屈原与其占卜师的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作品揭示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和腐败,屈原因为忠诚直言而遭到排挤和流放,这体现了当时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忠良之士难以立足的社会现实。屈原的独白表达了对世道浑浊、是非颠倒的愤慨,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和道德标准的沦丧,贤者无名,小人得势的现象普遍存在。屈原在文中提出的一系列对比问题,如真诚与虚伪、勤劳与懈怠、廉洁与贪腐等,展现了个人品德与社会风气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不仅限于屈原个人的遭遇,更是那个时代楚国乃至整个战国社会的缩影。通过屈原的《卜居》,我们能够窥见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困境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
《卜居》中的‘六问’分别代表了哪些人生选择?
《卜居》中的“六问”及其人生选择含义
《卜居》是屈原的作品,通过对六个对比性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屈原对于人生道路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这六个问题通常被称为“六问”,每一问都代表了一种人生的选择或态度。
- 忠贞与名利:屈原询问是否应该坚守忠诚和纯洁,还是追求名利和地位。
- 勤劳与社交:探讨是继续辛勤工作,还是转而在社会中上下游走以获得名声。
- 直言与顺应:考虑是坚持正直直言,即使可能危及自身,还是为了生存而迎合世俗。
- 清高与圆滑:屈原问自己是应该保持高尚的独立性,还是变得圆滑以适应社会。
- 志向与妥协:思考是保持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还是为了安全而降低标准,随波逐流。
- 理想与现实:屈原反思是追求与理想相符的生活,还是屈服于现实,与平庸为伍。
这些问题体现了屈原对于个人品德、社会责任和人生目标的探索,展现了他在面对复杂社会现实时的道德冲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