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凉州的人口数量在天宝年间有详细的记录。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当时凉州城里驻扎着编制完整的“赤水军”,有兵三万三千人,马万三千匹。哥舒翰等人在凉州开府,具有自辖自建的各类军政衙门数十种,幕府人口几万。河西节度使统辖的军队有七万三千人,加上河西、陇右两节度常存在兼领的情况,凉州拥兵一般为十四万三千人以上,是国内最大的军镇。凉州土著民户数在天宝年间为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二户,人口为十二万二百八十一。九姓胡商在凉州大量聚集,至少在六万人以上。综合考虑军、商、民三类人口,凉州在天宝年间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相关问答FAQs:
唐朝时期凉州地区的主要居民构成是什么?
唐朝时期,凉州地区的主要居民构成是多元化的。根据历史资料,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带。在唐朝,除了汉族人口外,还有回鹘、契苾、思结、吐谷浑等民族部落被安置于此,使得凉州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吐蕃人在唐朝中期趁“安史之乱”进兵河西后,也有大量吐蕃贵族及其奴部迁至凉州地区守边。到了842年吐蕃王朝崩溃后,原驻守于此的吐蕃部族因失去约束,遂就地散居,并与当地其他民族发生融合,逐渐使其他民族吐蕃化。到了五代时期,凉州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六谷蕃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这个联盟由吐蕃、汉以及部分吐蕃化的汉、回鹘、党项等其他民族共同构成。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凉州地区的居民构成是由多种民族混合而成的。
唐朝时期凉州的军事力量与行政机构有哪些特点?
唐朝凉州的军事力量特点
唐朝时期,凉州是西北边境的重要军事重镇,具有显著的军事力量特点。凉州都督府是唐代设置于陇右地区的军政机构,最初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除,后在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复置,并在咸亨元年(670年)升为大都督府,管辖多个州。河西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十大节度使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同时面对西、北两个战略方向的节度使,统辖凉、甘、肃、瓜、沙、伊、西等7州,具有极高的军事专杀权,因此凉州又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
唐朝凉州的行政机构特点
凉州的行政机构在唐朝时期经历了多次变化。在行政级别上,凉州都督府在不同时间段内有过升降,显示出唐朝中央政府根据边疆形势的变化调整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凉州作为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其行政长官不仅负责地方政务,还要承担边防重任,这使得凉州的行政机构具有鲜明的军事化特征。晚唐以后,凉州虽然一度失去与中央的直接联系,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和武力,成为地方武力豪族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时期河西和陇右两节度的关系如何影响了凉州的政治格局?
唐朝时期,河西和陇右两节度的关系对凉州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河西节度使负责镇守河西走廊,陇右节度使则主要针对吐蕃的防御。两者在维护唐朝西部边疆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河西节度使的稳固有助于唐朝控制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而陇右节度使的强势则能够有效抵御吐蕃的南下侵扰。
在唐朝中期,由于安史之乱等内乱,河西和陇右的边防力量被削弱,吐蕃趁机侵占了凉州等地。这不仅改变了凉州的政治归属,也削弱了唐朝对西域的影响力。直到后来唐朝收复河西和陇右,凉州的政治格局才得以恢复,河西走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也随之复兴。
河西和陇右两节度的合作与协调对于维护凉州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稳定至关重要。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唐朝能否有效地管理这一战略要地,进而影响到唐朝的中央集权和对外交往。在唐朝强盛时期,两节度的协同作战能够形成对周边非汉族势力的有效威慑,确保了凉州及其周边地区的长期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