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著名词牌名,根据杰作网显示,有关《满江红》的作品数量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满江红》作为词牌,有着固定的曲调形式,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以此词牌创作了大量的词作。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还有其他文人如柳永和辛弃疾等也有以《满江红》为词牌的作品。
由于《满江红》词牌在宋代已经非常流行,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相当可观,但具体的篇章数难以精确计算,因为可能存在未被广泛记录或者失传的作品。在现有的文献和资料中,可以找到多篇以《满江红》为名的词作,但没有明确的总数据指出满江红共有多少篇。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统计数据,可能需要专门的文献研究和考证。
相关问答FAQs:
《满江红》词牌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满江红》词牌的起源
《满江红》是一种著名的词牌,其起源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调名来源于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在水田中或池塘中生长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叶片含花青素呈现红色。另一种说法是调名源于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可能与此有关。还有记载称调名源自唐朱庆余的志怪小说《冥音录》中的“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满江红》词牌的演变
《满江红》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宋代,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被认为是创调之作。此调属于仙吕调,即夷则宫,基音较高,因此具有激越之感。《满江红》在南宋至清代都有传唱,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录了几支《满江红》曲。
词牌在形式上有仄韵和平韵两体,仄韵词较为常见,而姜夔则改制出平韵一格。《满江红》的格律多变,以九十三字的双调最为典型,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满江红》的代表作品
《满江红》词牌下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尤为著名,成为了这个词牌的代表作之一。辛弃疾、苏东坡等宋代词人也有以此词牌填写的著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满江红》词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除了岳飞和辛弃疾之外,还有哪些知名词人使用过《满江红》词牌进行创作?
除了岳飞和辛弃疾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知名词人使用过《满江红》这个词牌进行创作。根据搜索到的信息,柳永和王清惠也有使用《满江红》词牌的作品。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展现了他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王清惠的《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则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满江红》词牌在宋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表现力。
《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历史背景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著名将领岳飞所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宋高宗绍兴二年至绍兴四年间(1132-1134年)。这首词反映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和对抗击金军、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岳飞在这一时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军事成就,但南宋朝廷内部的投降派势力和对外政策的妥协导致了岳飞北伐的困难。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即金军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一事件对岳飞及整个宋朝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和民族耻辱。
意义
《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南宋军民抗击外侮、渴望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的集体心声。词中“怒发冲冠”形象地表达了岳飞对国家遭受侵犯的愤怒,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则展现了他对抗击敌人的英勇无畏和对胜利的渴望。这首词以其激昂的情感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篇章,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