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是西晋时期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奏章,用以表达自己对祖母深厚的感情和孝心,以及因祖母病重而难以应召出仕的困境。以下是《陈情表》的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相关问答FAQs:
《陈情表》中提到的’舅夺母志’具体指的是什么?
“舅夺母志”出自《陈情表》,这是西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向晋武帝递交的一份奏章。在这份奏章中,李密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对祖母的深厚孝心,以此来表达他不愿意离开年老病重的祖母去担任官职的决心。”舅夺母志”指的是李密在四岁时,他的舅舅强迫他的母亲放弃守节的意愿,改嫁给他人。这件事情对李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深了他对祖母的依赖和感情,也成为他后来请求留在家中奉养祖母的重要理由.
《陈情表》中李密为何拒绝了朝廷的任命?
李密在《陈情表》中拒绝朝廷任命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其祖母刘杨氏的深厚孝心和责任感。在信中,李密详细描述了自己自幼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长大的经历,以及祖母对他的重要性。他强调,自己能够存活至今,完全依赖于祖母的养育,因此他不愿意离开祖母去就任朝廷的职位。李密表达了即使面临皇帝的诏书和官员的催促,他也必须优先考虑如何继续照顾祖母,直到她生命终结的决心。这种基于孝道的决定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责任,即使这意味着放弃个人的仕途发展。
《陈情表》反映了当时社会哪些方面的状况?
《陈情表》反映的社会状况
《陈情表》是西晋时期李密上呈晋武帝的一份奏章,通过这份文献,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几个方面的状况:
孝道文化的重视:晋武帝时期,朝廷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李密在《陈情表》中强调自己对祖母的孝敬,以此来表达忠诚,体现了孝道在当时社会的崇高地位。
对待亡国之臣的政策: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晋武帝采取了怀柔政策,试图通过优待前朝官员来稳定新的政权。李密作为蜀汉的旧臣,被征召入晋,这反映了晋武帝在统一战争后对于如何处理前朝遗民的考量。
个人命运与国家政策的交织: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在忠于国家与尽孝之间的矛盾心理,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个体在国家政策变动面前的无奈与挣扎。他的最终决定——请求暂缓赴任以继续照料祖母——展现了个人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社会结构与家庭伦理:文中描述了李密孤独无助的家庭环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家族衰落、缺乏亲属支持的现象。李密的个人经历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在动荡时期的艰难生存状态。
通过《陈情表》,我们能够窥见西晋初期社会的道德风尚、政治策略以及个人在国家机器面前的位置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