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的信息
“兰陵王丙子送春”是宋代文学家刘辰翁的一首著名词作,词牌名为《兰陵王》。这首词作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即丙子年,这一年元军攻破了南宋的首都临安,标志着南宋的实质性灭亡。刘辰翁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南宋王朝覆灭的深切哀悼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词中“送春去”不仅字面上指春天的离去,更是象征着南宋王朝的终结。刘辰翁在词中描绘了临安城的衰败景象,以及亡国后君臣百姓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国仇家恨和对逝去辉煌的无限怀念。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艺术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问答FAQs:
《兰陵王》词牌的名称有什么含义?
《兰陵王》词牌名称的含义
《兰陵王》是中国古代词牌之一,其名称来源于历史人物兰陵王高长恭。根据史料记载,高长恭是北齐文襄帝的长子,因在战场上戴着面具率领军队取得胜利而闻名,后人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来纪念他的英勇。这个词牌不仅承载了对英雄人物的记忆,也体现了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在宋代,词牌《兰陵王》被用来谱写新的歌词,成为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
《兰陵王丙子送春》创作背景是什么?
《兰陵王丙子送春》的创作背景
《兰陵王丙子送春》是南宋末年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即丙子年。这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是刘辰翁对南宋灭亡的深切哀悼和个人命运失落感的抒发。词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隐喻了南宋王朝的消逝,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亡国之痛。
《兰陵王丙子送春》中提到的’兰陵王’具体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兰陵王的历史人物指代
在《兰陵王丙子送春》中提到的”兰陵王”特指北齐时期的皇族人物高长恭,字长恭,他是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子。高长恭以英俊的外貌和勇猛的军事才能著称,曾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邙山之战中大显神威。由于他的面容过于俊美,据说在战场上为了震慑敌人,他会佩戴狰狞的面具。高长恭最终因功高震主而遭到嫉妒,被赐毒酒身亡,时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