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是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相关问答FAQs:
暨南大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转折点?
暨南大学的历史背景
暨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当时清政府在南京创立了暨南学堂,旨在推进华侨教育并传播中华文化。学校后来迁移至上海,并在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曾迁址福建建阳,战后又回到上海。1949年,国立暨南大学与其他高校合并后,一度并入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等高校。
重要转折点
- 1958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在1958年得到重建,并在广州重新建立为华侨高级学府,这标志着学校在广州的再次起步。
-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暨南大学停止招生,但学校内部仍有大量人员。到1970年,由于政策变动,学校一度面临被撤销的危机。
- 1978年复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暨南大学在1978年得以复办,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学校能够继续其教育使命。
- 21世纪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暨南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一系列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这些转折点不仅影响了暨南大学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结构,也深刻塑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特色。
暨南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暨南大学学科建设成就
暨南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根据最新信息,暨南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6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包括新闻传播学、药学等强势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全国显示出该校在该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生物学学科也获得了A-类评价,显示出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
暨南大学还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建设一流大学,并培育能够传播中华文化的全球“火炬手”。学校提出了2050年整体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并围绕“双一流”建设核心,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科研方面,暨南大学的药学学科已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克服肿瘤临床耐药新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了抗肿瘤候选药物JND30134,并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展示了学校在应用研究和科技转化方面的实力。
暨南大学还有多个学科进入ESI前1%,显示出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竞争力。学校的管理学院通过AACSB国际认证,成为内地获得该认证的商学院之一,这也是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成就的认可。
暨南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暨南大学目前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暨南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校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的地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如与海外高校的联合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交换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等,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联系。
近期,暨南大学举办了“欧洲学者见面会”,吸引了超过200位海外学者参加,这些学者多数来自全球TOP200高校和知名科研机构,显示了暨南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暨南大学还联合承办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24年会暨中俄医药发展国际学术大会,这表明学校在特定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暨南大学还与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7家高等院校、文化与科技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在校外国留学生人数众多,体现了学校在全球化教育方面的活跃参与和贡献。通过这些合作与交流活动,暨南大学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声誉,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资源,促进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