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官多少转可以议贵

在唐朝的勋官体系中,”议贵”通常指的是达到一定的勋官等级,可以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和讨论。根据搜索到的信息,唐朝的勋官最高一阶为“上柱国”,正二品,需要经过“十二转”才能达到。这意味着勋官至少需要完成十二次转职晋升,才能获得足够的尊贵和影响力,参与到朝廷的议政活动中。这种制度体现了唐朝对于军功的高度重视,以及勋官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勋官多少转可以议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唐朝勋官系统中的’十二转’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唐朝勋官系统中的’十二转’划分

唐朝勋官系统中的”十二转”是根据军人的军功大小来划分的等级制度。这些等级用以奖励在战争中立下的功绩,每个等级称为一”转”。”十二转”的具体划分如下:

  1. 十二转:上柱国,视正二品。
  2. 十一转:柱国,视从二品。
  3. 十转:上护军,视正三品。
  4. 九转:护军,视从三品。
  5. 八转: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
  6. 七转:轻车都尉,视从四品。
  7. 六转:上骑都尉,视正五品。
  8. 五转:骑都尉,视从五品。
  9. 四转:骁骑尉,视正六品。
  10. 三转:飞骑尉,视从六品。
  11. 二转:云骑尉,视正七品。
  12. 一转:武骑尉,视从七品。

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唐朝对军功的重视,以及通过勋官等级来表彰和激励军人的制度。勋官等级并无实际职任,而是作为荣誉称号存在.

唐朝时期哪些条件下勋官可以进行转职晋升?

在唐朝,勋官是一种用以奖励有功人员的官职体系,勋官的持有者可以通过特定条件进行转职晋升。根据搜索到的信息,勋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转职晋升:

  1. 上番制度:勋官在番上(即轮班服役)期间表现优异,可以被简选授予散官。五品以上的勋官番上四年,六品以下的勋官番上五年后,有机会被选为散官。如果初次简选未成功,勋官可以根据再次番上的年限增加晋升机会。

  2. 功绩和贡献:勋官的晋升也与其个人的功绩和贡献密切相关。在战争和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勋官,可能会获得更高级别的官职或荣誉称号。

  3. 社会风尚和统治需要:唐朝早期社会风尚尚武,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基础,鼓励军功,因此勋官有更多的晋升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勋官的地位可能会下降,晋升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4. 法律和特权:勋官享有一定的法律特权,如在刑法上的优待、充任吏胥的资格、免除征役的特权等。这些特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勋官在职务晋升方面获得优势。

唐朝勋官的转职晋升主要依赖于上番制度、个人功绩、社会风尚和统治需要以及法律特权。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于勋官的职业发展路径。

除了勋官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参与唐朝的朝政决策?

唐朝朝政决策参与途径

除了勋官外,唐朝的朝政决策涉及多个渠道和职位,允许不同背景和职能的官员参与。以下是一些主要途径:

  1. 三省六部制:唐朝初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同组成宰相团队,参与决策。皇帝还会任命品级较低但受信任的官员参与政事堂会议,授予“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使其参与宰相职权。

  2. 翰林院:唐玄宗时期,翰林院的权力上升,翰林学士负责起草部分诏书,成为法定的内相,对朝政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枢密院:唐后期,枢密院的权力增强,枢密使负责传达诏令,并有权对诏令提出建议,枢密院因此成为内廷的决策机构之一。

  4. 御前决策会议:皇帝会定期召开御前决策会议,如朔望参和常参,邀请五品以上官员参与讨论国事。

  5. 延英殿决策会议:皇帝在延英殿召见宰相及有关大臣讨论政事,这是一个更为私密和灵活的决策形式。

  6. 御史台:虽然御史台主要负责监察,但御史台的官员也有机会通过弹劾和建议等方式影响朝政决策。

  7. 地方藩帅:唐朝中后期,有时会将中书令、侍中等宰相虚衔授予地方藩帅,这些官员在京师任职时也能参与朝政决策。

通过上述途径,唐朝确保了朝政决策的多元参与,不仅仅局限于勋官体系。这些机制体现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70092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