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有多少字

高适《燕歌行》全文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争残酷的深刻揭示。以下是《燕歌行》的全文:

高适燕歌行有多少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思妇的哀愁,同时也批判了将领的轻敌和战争的无情。诗中提到的“李将军”指的是汉代的名将李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名将忠诚报国精神的怀念.

相关问答FAQs:

《燕歌行》中提到的’李将军’具体指哪位历史人物?

《燕歌行》中的”李将军”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其中提到的”李将军”通常被认为是指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李广以勇猛善战和爱护士卒著称,被尊称为“飞将军”。在《燕歌行》中,诗人通过提及李将军,表达了对古代忠勇将领的怀念以及对当时将领不恤士卒的批评。李广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讲述了他的生平和事迹。

《燕歌行》中描述的边塞战争场景有哪些典型元素?

《燕歌行》中的边塞战争典型元素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通过对边塞战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战争的严酷。以下是诗中描述的一些典型边塞战争元素:

  1. 出征场景:诗中开头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展现了军队的声势浩大和士气高昂。

  2. 自然环境:诗中多次提到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观,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和“孤城落日斗兵稀”,这些描绘传达了边疆荒凉、气候恶劣的环境特征。

  3. 战争氛围:通过“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等诗句,营造了一种紧张激烈、时刻准备战斗的战争氛围。

  4. 将士生活:诗中反映了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对战争的感受,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揭示了将领与普通士兵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士兵们的牺牲和孤独。

  5. 将领形象:诗中通过对比手法,批评了那些骄傲轻敌、不顾士兵死活的将领,如“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表达了对将领失职的愤慨。

  6. 英雄典范:诗末提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通过对古代名将李广的怀念,体现了对英勇善战、关爱士兵的将领的赞美。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燕歌行》中丰富多彩、情感深沉的边塞战争画卷,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燕歌行》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

《燕歌行》中对战争残酷性的体现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通过对战争全过程的生动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

诗人通过对比唐军和胡骑的战斗力,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无情。诗中提到唐军虽然迅速出击,但由于将领无能和贪图享乐,导致军队陷入绝境,士兵们在战场上遭受巨大的伤亡。

诗人细腻地描写了士兵们的苦难,从白天的“杀气三时作阵云”到夜晚的“寒声一夜传刁斗”,这些细节不仅揭示了士兵们面临的生死考验,也传达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名将李广与当时的将领,表达了对那些不顾士兵死活、只顾个人功名的将领的批评。李广爱恤士卒,而当代将领的行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古今对比加深了诗人对战争中人性缺失的批判。

通过这些描写和对比,高适的《燕歌行》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现实,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牺牲士兵的深切同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701101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