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封丘作》全文
《封丘作》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该诗的全文: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从前自由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官职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诗中提到的“孟诸野”指的是古代的一个湖泊地区,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自由生活。而“封丘”则是诗人实际任职的地方,诗句中透露出对官场繁文缛节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高适在诗中通过对梅福和陶潜的提及,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关问答FAQs:
高适在《封丘作》一诗中提到的’孟诸野’具体指代哪个历史时期的哪个地点?
“孟诸野”在高适的《封丘作》中指的是古代的孟诸泽,这是一个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东北地区的大型湖泊或沼泽地。孟诸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水域,出现在多个古籍中,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
高适为何会产生对封丘官宦生涯的厌倦情绪?
高适对封丘官宦生涯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可能与他在封丘的工作经历有关。根据搜索到的信息,高适在近50岁时才通过推荐进入仕途,担任封丘县尉。他在任职期间感到无聊落寞,思家欲归,这种情绪在他的诗作《初至封丘》中有所体现。诗中表达了他作为宦游子的无奈和孤独,以及对家庭的思念。这些感受可能导致了他对封丘的官宦生涯产生了厌倦情绪。
高适在《封丘作》中提到的’梅福’和’陶潜’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梅福和陶潜的象征意义
在高适的《封丘作》中,”梅福”和”陶潜”分别象征着不同的隐逸理念和人生选择。
梅福
梅福是西汉末年的隐者,曾任南昌县尉,因多次上书直言进谏而未被采纳,最终选择弃家隐遁,并据传说修道成仙。在诗中,”梅福”代表了那种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方式,以及对于现实政治不满时的逃避态度。通过提及梅福,高适表达了对这种徒劳无益的隐逸行为的认识,暗示即使是高尚的隐士也难以避免现实世界的纷扰。
陶潜
陶潜,即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和《归去来兮辞》闻名。在诗中,”陶潜”则象征着一种更为积极的隐逸态度,即主动放弃世俗官职,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个人的道德完善。高适通过回忆陶潜,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官场束缚的反感。
”梅福”和”陶潜”在《封丘作》中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隐逸取向,前者更多体现了对现实不满的逃避,后者则展现了一种更为理想化和主动的生活选择。通过对比这两位历史人物,高适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