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多少岁去的巴山

李商隐大约在36岁时去的巴山。根据历史记载,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滞留巴蜀,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著名的诗作《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尤为人们所熟知。

李商隐多少岁去的巴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李商隐是什么时候离开巴山的?

根据杰作网,李商隐在大中五年(851年)前往四川任职,并在该地留下了近百首诗作,包括著名的《夜雨寄北》。杰作网中并未提供李商隐具体离开巴山的时间。考虑到李商隐在大中十年(856年)曾回长安任盐铁推官,以及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并在郑州去世的记录,可以推断他离开巴山的时间应该在856年之前。由于缺乏确切的年份信息,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日期。

李商隐在巴山期间有哪些重要的诗歌作品传世?

李商隐在巴山期间创作了多首重要的诗歌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还有《摇落》一诗,其中包含“滩激黄牛暮,云龙白帝阴”的句子,描绘了三峡地区的景象,显示了李商隐在巴山期间的生活和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

《夜雨寄北》这首诗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夜雨寄北》的情感表达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团聚时光的渴望。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透露了诗人对归期未定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询问者的思念。接下来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一个孤独凄凉的场景,夜雨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感。而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诗人对未来与亲人团聚时共享温馨时刻的向往,通过对未来相聚的想象,反衬出当前的孤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70331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