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到底有多少地

杜陵叟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杜陵叟》中被描述为一位居住在杜陵的老农。根据诗中的描述,杜陵叟“岁种薄田一顷余”,这意味着他每年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约是一顷多,其中“一顷”等于一百亩。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现实,通过杜陵叟的形象展示了天灾和官吏横征暴敛给农民带来的困苦。

杜陵叟到底有多少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唐朝时期’一顷’相当于现代多少亩?

唐朝时期的“一顷”土地单位,根据唐朝的度量衡制度,是指100亩。唐朝的一亩定义为步长240的正方形区域,一步约等于今天的1.5米。唐朝的一顷土地面积可以换算为:

1顷=100亩×(240步/亩)21顷 = 100亩 \times (240步/亩)^2

1顷=100亩×(360平方米/亩)1顷 = 100亩 \times (360平方米/亩)

1顷=36000平方米1顷 = 36000平方米

由于1亩现代土地单位等于666.67平方米,唐朝的一顷土地面积换算为现代亩为:

1顷=36000平方米666.67平方米/亩1顷 = \frac{36000平方米}{666.67平方米/亩}

1顷≈54亩1顷 ≈ 54亩

唐朝时期的“一顷”大约相当于现代的54亩.

《杜陵叟》中提到的’薄田’指的是什么样的田地?

‘薄田’的含义

在《杜陵叟》这首诗中,”薄田”指的是土壤贫瘠、产量较低的田地。这种土地由于肥力不足,不适合种植作物,即使在正常年份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收成。在诗中,杜陵叟种植的就是这样的薄田,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抵抗。

《杜陵叟》中描述的农民生活状况有哪些具体体现?

《杜陵叟》中农民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乐府诗。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杜陵叟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面临的多重困境。

  1. 自然灾害的影响:诗中提到“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以及“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这些自然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直接威胁到农民的生计。

  2. 过重的税收负担:尽管天灾造成了严重损失,但地方官吏仍然“急敛暴征求考课”,不顾农民的实际困难,强行征收租税。这种行为加剧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典当土地和财产来缴税。

  3. 官僚体系的腐败:诗中揭示了官僚系统的不公和腐败,官吏们为了个人利益和政绩考核,不顾百姓死活,这种情况在“长吏明知不申破”一句中得到了明显的揭露。

  4. 生存状态的悲惨:农民不仅失去了生产资料,还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诗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形象地表达了农民被剥夺基本生活保障的悲惨境遇。

  5. 皇帝的恩诏与现实的脱节:虽然皇帝下诏书减免赋税,但基层官吏并未真正执行这一政策,而是继续向农民施压,显示出中央政策与地方实施之间的巨大鸿沟。

通过这些具体描写,白居易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并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政府的无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70909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